從未來形勢上說,黃台吉想清空山海外所有駐軍,與江南暗中結盟,安心對峙大明,保持對邊牆的壓力。
從當前戰局上說,遼西營兵除了鬆錦一萬多人,剩下的全在山海關,四百裡走廊,隻有十萬即將分田的邊軍。
奴酋佯攻董家口,就是想看看遼西營兵是否還在防禦京畿,而佯攻桃林口,是為了掩蓋進攻董家口的行為,過於謹慎,玩得有點複雜了。
從傳承上說,老奴酋十五年前本可以輕鬆占據遼西,卻故意沒有占據,吸引大明繼續耗費錢糧。
十年前,老奴酋又在寧遠吃了敗仗,黃台吉想一振雄風,超越老奴酋的戰功,掩蓋他在京畿的失敗。
從人性上說,正如上位所言,欲望不受控製的時候,目標在眼裡就是個嬌弱的小媳婦。
遼西在東虜進攻京畿時乃前線,現在反向成了後路,奴酋會自我催眠,把我們越想越弱,越想越笨,欲火焚身,忍不住了。”
眾將官想不到秦良玉也說上位的葷話,嘿嘿一笑,十分輕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遼西一直‘麵對’東虜,雖然奴酋扒了衣服,但興致依舊不高,回撤時候,他看到遼西空蕩蕩的後背、和敞開的後庭,一下就忍不住了。
精蟲上腦,不管不顧了。
秦良玉對巴圖招招手,示意他介紹下東虜的行動方向,
“你們跟巴圖學學,這小子除了不識字,腦子靈光著呢,之前在漠南鄉土作戰,有點畏手畏腳,一到遼北草原,變聰明了,差點扔下老身,先下手為強。”
巴圖不好意思笑笑,展開輿圖對眾人道,
“南哨山,是內喀爾喀進攻大明的前出基地,從這裡出發,去薊鎮隻有一條路,就是東虜此刻走的山路。
到遼西有四條路,但向南跨越七十裡大山後,進入六股河河穀,四條路最終也彙聚為一條,沿著河穀前進百裡,就是遼西綏中,覺華島、寧遠城近在咫尺。
遼西雖然兵堡無數,此刻真沒什麼防禦能力,新任遼東巡撫馬軍門隻來得及隔絕內應,下令百姓全部進入兵堡躲避戰亂,也許祖大春將軍、董護印等會支援,但戰鬥得另想它法。”
秦良玉接著道,“我們不能進入六股河追擊,河穀兩岸的山坡是參天大樹,東虜砍伐大樹,輕易就能堵死山穀。
巴圖之前就是這打算,一萬騎軍偷偷進入河穀,兩頭把東虜堵在其中,但那樣又變成了步卒廝殺,浪費時間,且沒必要。
六十年前,戚少保鎮守薊鎮,與寧遠伯李成梁合兵,曾走過那條路,計劃強襲圖們汗在大淩河的大營。
韃靼隻派四千人就堵死了,士氣高昂的五萬大軍被困在河穀六天六夜,行動直接夭折,朝廷從此放棄從遼西進攻,在河穀口修建了三個兵堡。
但六股河出口山勢平緩,夏季洪水泛濫,兵堡遠離山穀,隻具有示警作用。
所以我們也不能提前去六股河堵截,那樣奴酋就從北麵跑了,草原上說什麼都堵不住。
威遠大將軍從錦州返回時,去過每一個兵堡,他是為了觀察地形,設定戰場,山海關給了老身一個秘密作戰計劃,引誘敗軍去遼西。
原以為奴酋從京畿撤走時會原路返回,沒想到他跑宣府,計劃落空,本已放棄,現在又主動繞了回來。
不過,那計劃得本官主持,需要複雜的誘敵行為,需要遼西所有營兵和火器軍令行禁止配合,現在用不著,也不用說了。
如今有了新的計劃,方一藻並不知情,他透露給奴酋的情報,遼西極度空虛,沒有營兵駐守,那是因為當前大軍全是騎兵,不需要提前駐守。
一旦奴酋進入遼西,他會發現,除了逃命,什麼都做不了,更不用說去偷襲攻占寧遠、覺華島等後勤基地。
但凡多停留一刻鐘,可能都去不了鬆錦一線,我們不用去遼西搶功勞,先出發去鬆錦,在他最狼狽的時候堵截,抓住這個建奴皇帝,提振大明聲勢。”
眾人轟隆抱拳,“末將聽令!”
秦良玉滿意點點頭,“戰爭,有很多選擇,勝利的前提建立在比對手更多的選擇之上,黃台吉選擇走第三條路,威遠大將軍和老身準備了六個結局,大家都可以參與不同的過程。”
“上位聖明,大將軍威武!”
曹文詔眼尖,一指南邊山穀,“東虜來了。”
眾人抬頭,山穀果然蕩起一陣煙塵,不大,但人一定很多,因為遼西風大氣溫低,現在還結冰呢,山上積雪也沒有消失,比京畿消融的遲。
秦良玉一揮手,“諸位下去列陣,本官在山腰指揮,認清黃台吉的身形,以免下次見麵跑掉。”
喜歡錦衣黑明請大家收藏:()錦衣黑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