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
保定白洋澱,田間此刻已再次播種冬小麥。
保定巡撫韓智文、順天巡撫孫傳庭,與地方商號名義上的大掌櫃孫承宗,一群人在巡查白洋澱地形。
保定府十三條河流入白洋澱,再經北麵的得勝澱、三角澱進入運河,最後從天津衛入海。
這一片土地肥沃,但完全靠老天爺賞飯,若沒有洪澇,收成足夠豐盛。
但隻要有一場暴雨,附近幾個縣肯定全部遭殃,隻能靠冬小麥種一點,變成一年一季了,但如今冬季嚴寒,冬小麥也怕冰水,產量不高。
秋收以後,保定府的主要工作就是治理這十三條河,築堤壩、修水利。
韓智文已製定護田計劃,朝廷也允許了,與順天府一起開工,四十個縣動員三十萬青壯,先完成河流彙聚口的堤壩。
治理白洋澱這種大麵積沼澤地,老祖宗早就有經驗,不是一圍了之,更不是築高堤堅壩,而是得切割,分片分時、分功能治理。
把澱子劃分成十幾個區域,通過堤壩人工定期改變河道,三五年就得清淤一次,同時,其他河道這期間就是最肥沃的土地。
這麼大的工程,必須朝廷出麵,以前隻有在盛世,或者不得不治理的時候才動手,如今靠地方就能完成。
關鍵是商量好清淤、引河、肥田的利潤分配,官府無法單獨完成這些事,幾十萬畝良田的變更,百姓不可能消化,必須商號先期投資、中期雇工勞作、後期維護組織耕種。
這種工程剛出現,獨屬於北直隸商號,也就是陸天明嘴裡的‘大農場’模式,需要保定給天下積累經驗。
山西不具備這樣的地理條件,陸天明之前與朝臣討論過,告訴他們商號不是買進賣出,‘生產’才是真正的商號。
兩位巡撫到此,把德高望重的孫承宗也拉過來,就是為了合理分配各區域,這些荒地將來都是資本。
大家一起投資,回報時間卻不同,這就需要官府擔保了。
所以他們還帶著戶部、工部的屬官,勘測已經完成,今天是來劃定施工區域,胥吏加上當地百姓,五百多人。
上午轉了一圈,事情很順利,中午就在湖邊吃乾糧,喝百姓的燉魚湯,準備今天把西邊的劃分完畢,明天去東邊。
一群人在棚子裡展望明年的收成,西邊大官道突然傳來轟隆的馬蹄聲。
白洋澱如今距離保定城也就三十裡,眾人驚訝起身,隻見官道上一道黑龍從北而來。
這不是大軍,應該是錦衣衛和裁決司。
孫傳庭和韓智文對視一眼,不知道南邊又出了什麼事,片刻之後,更遠的地方又出現一道青龍,遮天蔽日的塵土,馬蹄聲更加響亮。
兩人立刻下令屬官牽馬,趕緊回城。
他們還在路上,大軍已經抵達保定城外的官驛,留守的屬官騎馬快速到韓智文身邊彙報,
“大人,左都督張世澤、錦衣都督駱養性,持大將軍令牌南下路過,無需保定糧草補給,張都督詢問孫閣老行蹤,似乎急著拜訪。”
韓智文點點頭,更加焦急了,下令屬官去接孫承宗,他則繼續向官驛。
兩人均知曉陸天明西行,估計南邊突然發生了戰事,這可能是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