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天明吃飽喝足,離開溫府。
後麵跟著劉妞妞、溫婉和馮燭。
劉妞妞跟他來纏綿,是提前安撫心情,以免陸天明突然暴走。
想多了,這有什麼可氣的。
比咱聰明的人多的去了,悖論就是悖論,隻能塑造案子來指導,不可能事事插手。
隻要報官渠道暢通、命案必審就可以。
律法也得與時俱進,這時候非要插手,百姓還嫌你多事呢。
又是申時太陽落山時間,陸天明不僅不氣,還有點輕鬆。
“馮姑娘,你家是寧晉人,知道寧晉為何叫寧晉嗎?”
“回上位,因真定府春秋時期乃晉國屬地。寧晉、以及東邊更遠的晉州,都在北直隸真定府地界,極易讓人以為是山西州縣。
還有另一個說法,晉乃大陸澤之意,即禹治之地,也是如今的寧晉泊…
地方誌有載,大陸澤受水,每發時浩淼無際。寧晉泊,通謂之大陸澤,即滹沱、漳、滏、胥於是聚,後世淤墊日高,遂判為南北二泊,南泊即任縣、巨鹿、隆平,北泊即寧晉城東南一,其中僅一北澧相通,形肖葫蘆,故俗謂為葫蘆河。
葫蘆河非謂葫蘆,即大陸也,蓋大陸原為禹導河所經之跡,自周定王五年河徙,已非禹故道,特澤地洿下,為近邑諸河之水所彙,又有葫蘆河之名,水道變遷,迥非昔比。
寧晉不但有滹沱、漳河、滏陽河、洨河等諸多河流,更有大陸澤,大陸漫衍,緬神禹之跡,有薄落大陸之遺跡,此乃寧晉。”
陸天明回頭對他笑笑,“馮姑娘通讀史書,你夫家是誰?”
“民女十六,還未訂婚。”
“陸某還以為你二十了,讀史可以讓人成熟嗎?”
“上位謬讚。”
“陸某沒有誇你,讀書沒有儘頭,馮姑娘知道浙江寧波嗎?”
馮燭點點頭,“民女聽說過。”
“寧波府即原明州府,寧波之名,乃大明立國之初,為避諱國號,海定則波寧之意,浙東運河的儘頭就是定海縣。陸某認為寧晉同理,有海河安寧之意,寓意平安喜樂、寧靜致遠,寧字乃溫和賢淑,晉字乃積極和上進。”
馮燭思考片刻,再次點頭,“上位言之有理。”
“哈哈,有理沒理,都沒有特彆的意思,寧晉就是寧晉,就像馮燭就是馮燭,晉在上古乃大澤之意,春秋乃晉國之地,如今乃一省之地,還是個褒義詞,這就行了,我們非要說它該是什麼,未免也太無趣。”
馮燭才聽出來,陸天明在說馮英鑽研過度,忘了根本。
她是代祖父傳話,不願帶著這樣的結果回去,頓時大聲說道,“上位乃聖人,千裡堤壩,毀於蟻穴。”
還是個較真的人,陸天明笑了笑,換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