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尊祖對眾人拱拱手,“諸位大人,如今有上位做主,說起前事,李家並非無話可說,錯就錯了,後悔已釀大禍,咱們坦言說說遼東黑暗的十年。
有張太嶽改革,中樞過了十幾年富裕日子,人死道消之後十多年,財政撐不住了。
大明各地都在伸手向皇帝要錢,寧夏之役平定不久,播州楊應龍之亂反反複複,還要幫朝鮮對付倭國,皇宮著火還未修複,到處要銀子,中樞捉襟見肘,讓過慣富裕日子的萬曆煩躁不已。
礦監稅監的念頭,並非來自皇帝,也非後戚,更非文官,而是來自一個禁衛千戶仲春。
作為帶刀侍衛,他遠比朝臣接觸皇帝時間久。
銀子把皇帝愁瘦了,且掉頭發,仲春想出頭,瞅準機會上奏,建議皇帝到地方開礦,然後收稅,用礦稅彌補內帑。
萬曆大喜,既然不用官府,那就不會與朝臣扯淡,太好了,皇帝滿心歡喜,派太監到各地開礦收稅。
大明各地瞬間掀起開礦收稅狂潮,稅監賺的盆滿缽滿。
皇差嘛,在地方說一不二,稅監成為內廷美差。
高淮原本是尚膳監的監丞,眼紅同僚發財,於萬曆二十七年三月,以欽差遼東礦稅使的身份,前往遼東撈銀子。
稅監為何一開始沒有被彈劾,是因為稅監與士紳串通,大家在一起發財,皇帝隻是小頭。
遼東作為邊鎮,非常特殊,高淮去遼東,恰逢部落之間廝殺最混亂的時候,根本談不上治理。
且遼民大多是邊軍家眷,平時還有繁重的賦稅,早已苦不堪言,加上援朝之役正在進行,遼東被征調二十萬民夫來回運送物資,整個遼東一片荒蕪。
遼民周邊全是戰事,還要守邊輪值,為朝廷運送物資,這時候高淮來了。
對於太監來說,礦產有沒有不重要,給內庫上貢才重要,礦監出門就變為稅監,所以太監就是想辦法盤剝。
而且稅監沒有標準,完全依賴太監各自的‘手段和智慧’。
高淮很有手段,剛到遼東,就把總兵給的銀子送給皇帝,呈上五百兩,然後趁機上書,說遼東生意興隆,偷稅者太多,要求改山海關軍務衙門為稅店。
皇帝批準了高淮的奏本,還禦筆賜名‘福陽店’。
有了聖旨,高淮瞬間肆無忌憚,除了前線物資,對所有商貨搜刮財物。
萬曆三十一年,高淮上稅三萬兩、金六十兩,還有各種奇珍異寶,總價大約十萬兩。
遼東一個連年消耗稅賦的地方,突然有了收入,皇帝對高淮滿意,直接變為鎮守太監。
一手稅權,一手兵權,成為遼東土皇帝。
這時候寧遠伯已經複職,而且沾了高淮的光,他給說過好話,也是實話:遼東蠻夷懼怕寧遠伯,有不戰而威壓之效。
七十多歲的寧遠伯再次出任遼東總兵,已垂垂老矣,兒孫接連過世,對軍務再無進取,既然遲早被彈劾,不如做個富家翁,與高淮一拍即合。
對外分化部落,刺激鼓勵他們敵對,對內任由高淮扣剝。
手段無非敲詐和強征,高淮沒開一個礦,卻將礦稅分攤到每一位民戶頭上,一年收入都沒有三兩的遼民,竟然每戶平攤稅銀二十兩。
高淮還攤派軍糧,帶領軍士在各堡設卡,行人必須繳稅,未收到足夠錢財,又帶著軍士挨家挨戶搜索。
七年時間,整個遼東急速蕭條,人跡稀少,以至於天下盛傳:遼人無腦,皆淮剜之;遼人無髓,皆淮吸之。
連同為稅監的其餘太監也覺得高淮太狠。
高淮前後為內庫進貢三百萬兩稅銀,這還不包括高淮自己侵占的錢財,據遼東巡按何爾健及寧遠伯判斷,高淮在遼東扣剝了大約一千五百萬兩。
萬曆三十六年四月,不堪欺壓的遼東軍戶歃血為盟,準備入山投靠女真,高淮得知後,不僅沒有安撫,反而派人鎮壓,導致軍戶徹底炸鍋。
同年發生兵變的時候,寧遠伯自請去職,再沒人為高淮兜底,隨後錦州、鬆山、鞍山、撫順、複州相繼出現兵變,大量家眷直接逃出遼東邊牆。
叛亂波及府城,遼陽軍戶徹底壓不住,包圍福陽店,準備直接誅殺鎮守太監,高淮靠著護衛狼狽逃回山海關。
這時候,朝臣才開始借著遼東的混亂,對遍布天下的礦監稅監蜂擁彈劾。
從遼民的視角看,遼東又被官場利用了,遼民又被官場拋棄了。
皇帝這時候才知道高淮在遼東的所作所為,竟然讓整個遼東處於叛亂中,根本無人敢去遼東收拾攤子了。
作為遼民,可以在這裡向諸位大人說一句,高淮亂遼固然有李家的縱容,更有天下的縱容,特彆是齊黨、浙黨、東林,靜看事態墜入深淵,就等著問罪皇帝。
皇帝當然不會承認是他的問題,逃回京的高淮也沒有被處罰,但大量的遼民紛紛逃往山區,遼東的混亂需要收拾。
努爾哈赤收留遼民,給予土地和牲畜定居,一些軍戶還紛紛從軍,變為建州中底層軍官,不斷壯大努爾哈赤的實力。
前後有多少人逃到山裡,大明官場沒有確切數字,但絕對比建州本部多,努爾哈赤為此挑選精壯,拋棄老弱,遷民到東海女真、海西女真的地盤,幫他鎮守製衡其餘部落。
熊廷弼上任後,形勢已不可逆轉,他快速采取了一個措施,令犬牙交錯的遼民分開,山裡的人不論什麼人,一律劃分為山民。
這樣就沒了叛民,沒了流民,沒了罪民,隻有山民。
然後彙報朝廷察哈爾並非首要威脅,建州才是大寇,朝臣和皇帝都接受了這個解釋,礦監稅監正式消失,皇帝開始親政。
可惜啊,天下人都沒有注意,努爾哈赤從兩千武卒,突然變為三萬大寇,天下臣民下意識以為是東海和海西女真的人口,其實一多半是遼兵。
朝廷開始調集天下營兵到遼東,楊鎬開始在浙黨支持下,鎮壓建州,這時候皇帝和臣子急切的毛病又犯了,客兵還不掌握遼東地形,倉促之間,又被中樞逼著開戰。
薩爾滸之戰爆發了…”
喜歡錦衣黑明請大家收藏:()錦衣黑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