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天明六年前心心念念的滅虜,真成功了。
也沒多大歡喜。
歸治一地是很麻煩的事,突然養活百萬人更麻煩。
尤其是他們帶著恐懼和猜忌。
陸天明隻做了一件事,在遼陽手寫了一個萬民魂碑,下令駐軍建造,立一個奴酋跪像。
馬士英需要立刻接手民政,核對名冊。
大軍則押送降卒向南,他們得去海邊乘船。
沒錯,陸天明隻是象征性接受投降,立刻轉向蓋州,遼陽停留時間不過一個時辰,過幾天再回來。
多爾袞對陸天明的行為徹底拜伏。
彆小看這個決定,可以避免出現大規模混亂。
聖人在遼東,有助於遼民歸心?
是,也不是。
歸心不是這時候。
這時候聖人若慶祝,隻會讓秩序崩潰。
本就前途未明的女真一旦心防崩潰,會帶動無數人破罐子破摔。
所以陸天明才允許將軍們分開受降,分開押送,這時候耀武揚威是二杆子,千萬不要在受降的時候得意,更彆集中受降。
有多次教訓,近代不說,從始皇帝到滿清入關,受降時候得意過頭,發生戰爭不在少數,全部是細枝末節的小事引發)
三月初二。
多爾袞才真正看到投降的結局。
蓋州、營口,大片海船在近海,無數小船拉著族人來回運送。
大船滿一艘,立刻起帆離開。
岸邊的明軍在遠處立著炮陣,近處有盾陣,火槍陣,中間隔開三裡的空間,族人被押送到這裡,明軍立刻登記姓名,給一個餅子送上小船。
陸天明與將軍們都在海邊高台,無聲觀察。
最開心的莫過於鄭芝龍,他現在都沒有到南海,就是在等這波人呢。
且北麵會有兩萬人隨船遠征,張宗衡都在廣東等一個月了。
福建、倭國、朝鮮、登萊、天津、遼東水師都在集合大船等候冰消,至少兩千艘船在完成這一次性遷民任務。
原先的流賊不夠,夷州放一部分、安南就缺人了。
流賊、女真、不鄉城士紳、朝鮮、倭國,以後還會有江南人,這大雜燴才是陸天明心中的遷民。
一族人集中到一地?
做夢去吧,彆說一族,一家都不可能。
鄭芝龍眼看又一隊船隻離開,放下望遠鏡興奮說道,“上位放心,雨季之前大軍和遷民一定在安南立穩腳跟,今年安南無需北方糧食支援,明年開始,南海一定向朝中運送五百萬石糧。”
陸天明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彆人都空落落的,你這時候抖擻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