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轟然躬身,“請大將軍下令。”
“先說簡單的問題,我們要歸治這裡。無論對麵那群不孝子承不承認,他們與我們都是三皇五帝的後代,為何他們會反複叛亂呢,諸位想過這個問題嗎?”
鄭芝龍一揮手道,“宣德皇帝說過,安南仗著山高皇帝遠,以少數人牽扯大量兵力,以小博大,以弱博強。”
曹鼎蛟,“末將認為風俗大不相同,對麵那群猴子花臉光腳,毫無禮儀可言。”
宋子帥,“哪來那麼多說法,就是欠揍,仗著中原王朝把他們當做同宗,為所欲為。”
方世玉摸摸下巴,淡淡說道,“畏威而不畏德是籠統的說法,實際是沒什麼利益可言。”
自己的將軍說什麼都行,但他們受傳統思維影響太大,張世澤把目光投向幾位從兵將領。
阿濟格無奈出頭,撇撇嘴道,“就是吃的太飽了,安南平原不缺糧,山區不缺食物,戰爭不影響吃喝,山大王不搶劫就能活下去,當然毫無顧忌叛亂。”
張世澤笑了,“諸位知道安南人為何稱自己為京族嗎?”
鄭芝龍立刻道,“內外之彆,華蠻之彆。”
張世澤點點頭,“本官有先祖的筆記,對安南人為何不停叛亂研究甚深,安南從不認為他們是越族,而是華族,一直使用漢字,穿儒袍,隻不過他們的口音與中原差彆很大。
自漢武帝滅南越,一直到五代亂世,安南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並沒有獨立的地位。
開寶元年,宋太祖建立宋朝,同一年,安南經曆千年漢化,第一次成立完整的統治—丁朝。
若宋太祖當時歸治,想必不會有後來的反複。
即便如此,安南統治者、儒士等所有人,仍然認同自己是華族。
因為中華並不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稱呼,是濃厚的文化共生族群。
安南畢竟偏遠,鞭長莫及,孱弱的趙宋歸治失敗後,給元明兩朝造成更大的阻力,安南漸漸有了特殊的定位,他們認為自己是‘中華南朝’。
中華南朝,與我們說的南北是兩回事,我們的北方是黃河以北,南方是黃河平原以南,安南人嘴裡的北方是嶺南以北,南方是嶺南以南。
所以,他們不會自稱越族,因為這是個地名,就像我們不會自稱中原族一樣。
七百年前,丁朝剛建立的時候,安南儒士自稱京人。
這是個內外相對的稱呼,就像我們平時說的,‘自己人、外人’。
京人就是自己人的意思,是安南儒士為了保持中華文化,中華血統的自稱。
也可能是口音問題,也可能是統治需要,總之,京人即己人。
而安南的外人,就是蠻人、寨人。
儒士聚集的地方,即現在的升龍城,逐漸變為京畿人的自稱,區彆與‘外鄉人、山裡人’。
再然後,京人的統治地盤擴大,歸治山裡蠻族,逐漸成為整個安南人的自稱。
所以,諸位明白為何安南不停反複了嗎?”
喜歡錦衣黑明請大家收藏:()錦衣黑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