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天明安排好家裡的事就行,彆的事也不用他管,第二天就帶親衛快馬離開了。
商號再次被劫,朝堂其實沒什麼切身感受,文官一直是這個鳥樣子,麵子上掛不住,但不涉及切身利益,又很難讓他們真正發力。
若是陸天明正準備登基,突然來這麼一下,那才涉及他們的根本利益。
天下事就這樣,說起來心口不一,選擇的時候個個是精明鬼。
有人無所謂,自然有人被嚇得五臟六腑齊顫。
準噶爾之前與大明治地並不直接接壤,雙方摩擦,要麼穿越戈壁,要麼通過葉爾羌的地盤。
葉爾羌作為東察哈台汗國的繼承者,才是大明的鄰國。
但西域很複雜,尤其是緊鄰甘肅的這一段,比北麵複雜多了。
明初的時候,嘉峪關外屬於哈密衛,是大明羈縻衛所係統的治地,與奴兒乾都司性質一樣。
大明強大的時候,哈密衛就屬於大明。
弘治年間,哈密衛與吐魯番聯姻,被吐魯番占據。
正德、嘉靖兩朝大約四十年,甘肅地方官都在與吐魯番扯淡,等南倭北虜的時候,朝廷無力管西邊了。
這之後就成為一種默認狀態,吐魯番實際占據哈密衛,而吐魯番又是葉爾羌的一部。
吐魯番部族頭領聽令於葉爾羌,又朝貢受封於大明。
等於吐魯番、哈密衛,同時屬於大明羈縻和葉爾羌節製。
這奇葩的隸屬關係,帶來一個好結果,這地方沒人作亂,來去自由,瓦剌襲擾大明他們也不管,完全成為‘公共場所’。
六十年前,這情況又變了,葉爾羌來了個‘雄才大略’的大汗,不滿足於對吐魯番的‘節製’,非要‘擁有’。
向東、向北出兵,把九個治地重新歸治,分封給九個兒子,這其中就包括吐魯番和哈密。
然後…不出意外的、順其自然的、按部就班的發生汗位爭奪戰。
九個兒子乾架的結果…不出意外的便宜了彆人,汗位回到他們族爺手中。
吐魯番距離葉爾羌都城最遠,酋長沒發生改變,但這位酋長生了兩個好兒子。
這時候,好戲上演了,絕對是西域千年難得一見的智慧型精彩大戲。
兄弟倆爭奪酋長位置,長兄阿布都拉‘逃到’葉爾羌城,請葉爾羌大汗出兵。
大汗一聽有這好事,立刻給他三千人去恢複吐魯番治地。
與所有人想的不一樣。
阿布都拉帶領這三千人在天山南邊溜達了兩年,與準噶爾一直搞摩擦,專門兼並幾百人的小部落,變成六千人,才回到吐魯番。
再然後…
沒有戰爭。
他任命胞弟蘇裡唐為吐魯番阿奇木,直接管轄吐魯番和哈密地區。
帶著一萬騎軍繞開阿克蘇、喀什等地,向南跨越沙漠,直奔葉爾羌城。
葉爾羌汗美滋滋等著阿布都拉叩見,就被稀裡糊塗砍了。
阿布都拉自封葉爾羌汗,在其他族爺、族叔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火速出兵。
秋風掃落葉一般,把方圓三千裡刮了一遍,完全統治了葉爾羌。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封地小部落的酋長兒子爭酋長位,最後變成宗主國大汗。
曆史上有幾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