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國以極速完成簽字蓋章,其餘人接下來跟著簽就行了,不用浪費時間。
陸天明站到中間,雙手下壓,大殿馬上鴉雀無聲,但所有人看著他都是敬佩和崇拜,色鬼、糊塗與大明王根本無關。
“諸位朋友,這合約名字也改了,乃世界王憲章。
憲章大家都懂含義,幾日前,陸某並不滿意世界王這個名稱,因為咱們這裡沒王,更沒皇帝。
後來被夫人說服了,今天陸某告訴大家,世界王是什麼,世界王要做什麼,世界王要怎麼做。
東方文明的集體性比西方領先兩千年,這是大家一致的觀點。
五千年來,東方醞釀、實踐了三種統治方式,即帝道、王道、霸道。
帝道,無為而治,根據天道、人道情況順勢而為。
王道,以人為本,以德服人,重視他人利益。
霸道,以權為本,以力服人,重視自己利益,使用嚴刑酷法。君主憑借武力、刑法、權勢等進行統治。
這三種統治方式,就是道學、儒學、法學。
三者獨立,任何一種方式都不成立,哪怕王道、帝道很好聽,幾千年來,也隻能給一個評價:說的好聽。
三千年來,東方反複實踐,王朝不停輪回,又出現了一種仁道,強調愛人、同情和博愛。主張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關愛,尊重他人的權利和尊嚴。
仁道不僅體現在個人的行為準則上,也是王道治國的基礎。一個遵循仁道的君主會在治理國家時考慮到百姓的利益和福祉。
但行仁道就比王道好嗎?
實踐早已證明不是,這世界上不全是好人,這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能控製欲望,單純的仁道就是亂世。
每個王朝都說自己是仁道,實際上每個王朝都不是。
東方用了兩千年,終於明白了,帝道、王道、霸道需要混合使用。
那問題來了,哪個主、哪個次呢?
儒皮法骨,是不得已的統治方式,是必然的統治方式。
王道,統治者注重民心向背,致力於解決民生問題,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王道始終是更加理想和持久的治國之道。
陸某的王道與以往不同,陸某承認法的重要性,承認霸道的必須性,承認正義的暴力必須更加暴力,才可以鎮壓邪惡的暴力。
所以,世界王,它沒有王,它也不是仁道,是為了實現王道而組建的機構。
為了讓世界統治者注重民生,為了世界永遠不發生邪惡的戰爭,為了世界的長治久安,我們成立了世界王。
這是世界王成立的原因,也是世界王成立的目標。
那世界王要怎麼做呢?當然是用正義的暴力鎮壓邪惡的暴力。
陸某決定對世界王機構派遣十萬大軍,如今在世界島的海陸大軍,為守護正義、守護和平而存在,凡合約國,任何未經世界王批準的戰爭,都是邪惡的戰爭,世界王有權力消滅戰爭發起者,這,就是世界王。”
朱微和傳智同時用奧斯曼語和法蘭西語翻譯,話語剛落,立刻是雷鳴的掌聲。
路易、查理揮拳高呼,“大明王萬歲,世界王萬歲。”
台下的領主和智者也跟著高呼,“大明王、亞細亞王、世界王…”
陸天明笑著點點頭,這波文明的壓迫性,不可能有人能接住,再次揮手下令安靜。
“朋友們,世界很大,有很多地方還是部落,與文明世界沒有交流,我們作為文明的代表,有責任帶著他們進步。”
鄭芝龍在身後展開一張巨大的地圖,除了亞歐,其他地方都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