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_穿越七零都跟閻王談過判還怕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22章(1 / 1)

如果將陳列室的位置,就放在剛剛修繕好的那間老檔案室原址上,利用這股凝聚了全廠職工心血的“文脈”正氣,來長期鎮壓和化解那殘留的陰穢之氣,豈不是一舉兩得?

她立刻找到工會主席和廠領導,積極支持這個提議,並巧妙建議:“老檔案室經過修繕,結構穩固,空間合適,而且本身就有曆史沉澱感,作為廠史陳列室的基礎非常理想。可以將清理出來的有價值的老檔案,經過整理後,作為陳列品的一部分,更能體現我們廠深厚的曆史底蘊。”

這個建議合情合理,很快被采納。廠史榮譽陳列室的籌備工作熱火朝天地開展起來。工人們精心布置展板,擦拭老機器模型,懸掛勞模照片和錦旗。當那些象征著奮鬥、汗水、榮譽的物件被請進這間屋子,尤其是當一麵嶄新的紅旗被掛在原本那麵邪符所在的牆壁位置時,周小小能清晰地感覺到,整個房間的氣息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一股溫暖、昂揚、充滿生機的力量開始充盈其間。那是一種集體意識凝聚而成的強大場域,代表著光明、進步和不可阻擋的時代洪流。在這股浩然正氣麵前,牆體深處那點殘存的陰穢,如同冰雪遇陽,迅速消融、瓦解,再也興不起絲毫波瀾。它被徹底地“淨化”了,不是通過玄術手段,而是被更強大的、屬於這個時代、屬於人民的正麵能量所覆蓋、所同化。

牛師傅再次來到這間屋子時,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對周小小說:“好了,這下才算真正踏實了。用咱們廠自己的‘運’鎮住了那點殘渣餘孽,比啥法術都管用。這就叫邪不壓正!”

老檔案室的隱患被悄無聲息地拔除,廠史陳列室成為了對青年職工進行教育的重要陣地。向陽機械廠在穩步發展中,迎來了又一次技術升級的機遇——省裡決定引進一條國外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相關技術資料和部分核心部件即將到位,廠裡需要組織技術骨乾進行消化吸收。

為此,部裡派遣了一位“專家”下來指導工作。這位專家名叫鄭懷仁,四十多歲年紀,戴著金絲眼鏡,頭發梳得一絲不苟,據說在國外考察學習過,滿口都是最新的技術術語和管理理念。他一到廠裡,就對現有的生產模式和技術體係提出了大刀闊斧的“改造”意見,言辭間對廠裡許多“土辦法”和老師傅的經驗不屑一顧。

在一次技術論證會上,鄭專家指著鍛工車間一處沿用多年的加熱爐布局,批評其“效率低下,不符合熱力學原理”,要求立即拆除重建。負責該車間的老師傅據理力爭,說這是幾代人摸索出來的最合適的位置,火候把控最好。鄭專家卻嗤之以鼻:“經驗主義!我們要相信科學,相信數據!你們這種老觀念不打破,技術改造從何談起?”

周小小作為技術科長,參加了會議。她敏銳地察覺到,鄭專家所指的那處加熱爐位置,恰好位於車間裡幾個關鍵工位的中心點,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風水方位,但長期實踐表明,那個位置確實能使熱力分布最均勻,工件受熱變形最小。這不僅僅是數據能完全解釋的,其中包含了老師傅們對生產環境、物料特性的深刻理解和直覺把握,是一種蘊含了實踐智慧的“場”的運用。

她沒有直接反駁鄭專家,而是平靜地提出:“鄭專家的意見很有啟發性。我們可以先對現有布局進行詳細的數據采集和熱場分析,同時請老師傅詳細講解他們操作中的要點和依據。然後,我們再綜合科學數據和實踐經驗,論證新方案的可行性和潛在風險,爭取找到一個既能提升效率,又能保證質量穩定性的最優解。”

這番話不卑不亢,既尊重了“科學”,也維護了實踐經驗的價值。鄭專家看了周小小一眼,似乎有些意外這個年輕女科長如此沉穩,但也沒再堅持立即拆除,勉強同意先進行調研。

會後,陳強找到周小小,氣呼呼地說:“這個鄭專家,眼睛長在頭頂上!我看他那個方案才叫不合理,真按他說的改,非出廢品不可!”

廠史陳列室的成功設立,如同在向陽機械廠的心臟部位點亮了一盞長明燈。那間曾經陰穢盤踞的老檔案室,如今日日沐浴在工人們上下班時駐足觀看的目光中,浸染著勞模照片上的榮光與錦旗上的豪邁。那股由集體記憶和奮鬥精神凝聚而成的“文脈”正氣,至陽至剛,不僅徹底滌蕩了殘存的汙穢,更無形中提升了整個廠區的“氣場”。工人們普遍感覺車間裡似乎更亮堂了,乾活時心氣也更順了,一些往日裡容易出小毛病的舊設備,竟也莫名地安分了不少。牛師傅私下裡對周小小感歎:“人心齊,泰山移。這廠子的‘運’旺了,歪門邪道自然就沒了立足之地。”

然而,這股平穩向上的氣運,隨著部裡專家鄭懷仁的到來,泛起了波瀾。鄭懷仁四十出頭,保養得宜,金絲眼鏡後的眼神銳利而充滿自信,一身筆挺的中山裝與廠裡老師傅們洗得發白的工作服格格不入。他帶來的不僅是厚厚的國外技術資料和一套全新的“科學管理”詞彙,更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氣場——一種尖銳、急躁、試圖強行切割過去的能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關於鍛工車間加熱爐的爭論,隻是開始。鄭懷仁的目標遠不止一個爐子,他要在向陽機械廠推行一套全麵的“技術改造方案”,其核心便是拆棄大量被視為“落後”的原有設備和工藝布局,全麵套用他帶回來的國外圖紙和標準。

周小小作為技術科長,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從技術角度,她承認國外生產線確實先進,效率提升是顯而易見的。但憑借跟隨牛師傅學習後日漸敏銳的直覺,以及多年紮根一線的實踐經驗,她深切地感受到,鄭懷仁的方案有種“水土不服”的隱患。他隻看重冰冷的圖紙數據,卻完全無視了廠房建築結構、設備長期運行形成的獨特“慣性”,以及最重要的——老師傅們在實際操作中積累的、那些無法用數據精確描述,卻至關重要的經驗智慧。這些經驗,在周小小看來,正是另一種形式的“場”的和諧。

例如,在討論新生產線安裝位置時,鄭懷仁堅持要按照圖紙,將核心機組正對著車間大門直放,理由是“物流順暢,符合動線原理”。但廠裡最老的鉗工師傅卻偷偷告訴周小小:“不行啊,周科長。咱這老車間,門衝西開,那條線這麼一放,正好成了‘穿心煞’。老話講‘直來直去損人丁’,先不說彆的,這麼大個家夥杵在門口,工人進出憋屈,心裡不痛快,容易出事故啊!”

周小小仔細觀察,車間大門雖朝西,但並非正西,略偏西南,門前原有一小片空地,是老工人們休息抽煙的地方,也算是個小小的“明堂”。若按鄭懷仁的方案,巨大的機組不僅會堵塞這個“明堂”,其本身形成的巨大金屬體量,如同一把利劍直插車間內部,確實會破壞整個空間的氣流和給人的心理感受。這不僅僅是迷信,而是關乎環境心理學和空間利用效率的實際問題。

她試圖委婉地向鄭懷仁提出建議:“鄭專家,考慮到我們車間的具體結構和工人們的工作習慣,是否可以將機組位置稍微偏移幾度,或者做個屏風隔斷?這樣或許既能保證物流,也能讓空間更舒適。”

鄭懷仁扶了扶金絲眼鏡,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優越感:“周科長,我們是搞現代化工業建設,不是看風水!舒適?效率就是最大的舒適!你們這些地方上的同誌,就是被舊觀念束縛得太久了。要打破壇壇罐罐,才能輕裝上陣!”

他的話擲地有聲,周圍幾個年輕的技術員麵露欽佩,而老師傅們則臉色鐵青。陳強氣得攥緊了拳頭,被周小小用眼神製止。

方案最終還是按照鄭懷仁的意見強行推進了。拆除舊設備的工作轟轟烈烈地展開,車間裡塵土飛揚,熟悉的布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鋼結構基礎。然而,怪事也開始接踵而至。

先是新生產線的基礎澆築時,原本晴朗的天氣突然刮起一陣邪風,吹得剛支好的模板晃動不止,險些出事故。接著,負責安裝的工人接連出現小傷小病,不是扭了腰就是被工具劃傷,雖然不嚴重,但頻率明顯高於平常。更詭異的是,夜裡值班的保安反映,空蕩蕩的新車間區域常常聽到莫名的金屬摩擦聲,檢查卻又一無所獲。

流言開始在工人中間悄悄流傳:“新機器衝了太歲……”、“廠子的好風水被破壞了……”、“鄭專家那套不行,你看,出毛病了吧!”

鄭懷仁對此嗤之以鼻,將其歸咎於工人操作不規範和巧合。他更加嚴厲地督促工程進度,要求日夜趕工。高壓之下,氣氛愈發緊張。

周小小憂心忡忡。她能感覺到,整個廠區的氣場正在變得紊亂、浮躁。新生產線所在區域,仿佛形成了一個能量的“漩渦”,吸納著周圍的生氣,卻散發出一種令人不安的波動。這不僅僅是心理作用,她幾次深夜獨自去車間外圍感受,那種冰冷的、帶有排斥感的能量場確實存在。她意識到,鄭懷仁這種不顧及原有環境氣場、強行植入新體係的作法,不僅在實踐中遇到阻力,在更深層的能量層麵上,也引發了劇烈的衝突和排斥。

她再次去找牛師傅。牛師傅聽完她的描述,歎了口氣:“丫頭,感覺到不對了?這叫‘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咱廠子這麼多年,有自己的脈。鄭專家帶來的那套東西,是‘強龍’,氣勢洶洶,但不接地氣。硬要往這塊地上栽,兩股氣頂牛,能安生得了嗎?”

“那怎麼辦?總不能看著工程出問題,廠子受損失啊。”周小小焦急地問。

牛師傅沉吟片刻,低聲道:“硬頂是不行的,鄭專家代表的是上麵的意思。但咱們可以‘調和’。你記不記得,廠子東頭那片小樹林,旁邊有個廢棄的老水塔?”

周小小點點頭,那水塔還是建廠初期修的,早已不用,但塔身爬滿了爬山虎,是廠裡一個安靜的角落。

“那水塔的位置,是咱廠區的‘生門’所在,水能生木,木能克土,土能載物。新生產線屬金,金氣過盛,克伐了本地的土木之氣。你想辦法,在不妨礙生產的前提下,在那個區域增加點‘水’和‘木’的元素,哪怕擺幾盆綠植,或者弄個小水景象征一下,都能起到緩和的作用。關鍵是,要引導,而不是對抗。讓新的金氣,能生發咱們原有的水土之氣,這叫‘金生水,水生木’,循環起來,氣就順了。”

牛師傅的點撥讓周小小豁然開朗。她明白了,化解之道不在於用玄術去直接對抗鄭懷仁的方案,而在於巧妙地利用環境布置,進行“微調”和“引導”,促進新舊能量的融合。

恰在此時,鄭懷仁遇到了一個棘手的技術難題。新生產線的一個關鍵部件,在調試中總是無法達到預定精度,反複檢查圖紙和安裝過程都找不出原因。外國圖紙標注的公差要求極其嚴格,按標準就是不合格。鄭懷仁急得嘴上起泡,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整個引進項目都可能被質疑。

周小小主動請纓,帶領技術科的骨乾配合鄭懷仁攻關。她並沒有直接提及任何關於“氣場”的說法,而是建議從更全麵的角度分析問題:“鄭專家,會不會是基礎沉降或者廠房微振動影響了精度?我們是不是可以測量一下設備安裝位置的環境數據,比如溫度梯度、地麵水平度,甚至……周圍環境的某些微小變化?”

喜歡穿越七零都跟閻王談過判還怕啥請大家收藏:()穿越七零都跟閻王談過判還怕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滬上來了個小神獸,叉腰旺全家! 末世重生,掠奪男女主異能會上癮欸 純恨夫妻雙重生,我嫁權貴你哭啥 怪物們說祂們愛我 舊愛晚成 安得一廈 渣男搞大替身肚子,我轉身高嫁京圈太子 雷神大洪 被家族拋棄後,我卻撿垃圾成女帝 穿到荒年有係統,全家反派被我帶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