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一言堂_屯兵百萬!什麼!朕不是太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74章 一言堂(1 / 1)

一旁的崔善長和鄭定方也都不是傻子,多多少少還是聽出了話中的一些深意。

其中有一點讓兩人都很驚訝,那就是徐達似乎對這位九皇子也很敬畏。

要知道徐達在大唐武勳之中的身份可謂是一人之下的存在,彆說是皇子了,就算是太子見了徐達,那也得恭恭敬敬的,若是徐達不願意給麵子,除了當今天子,誰的麵子他都可以不給。

原本在得知徐達暫代西北邊軍的事情之後,崔鄭兩人都是猜測,這是不是陛下為了製衡九皇子的手段,畢竟有了徐達在西北,即便九皇子出任西北總督,那也會被徐達掣肘,算是達成了某種平衡。

而這件事在很多人看來,皆是會如此認為。

但隨著崔鄭二人這段時間的觀察來看,兩人都發現了異樣之處。

雖然明麵上魏國公和九皇子之間看似互相掣肘,尤其是在各地關隘的布防和駐兵一事上,兩人還發生了不小的摩擦,甚至因此而鬨得有些不愉快。

實際上卻並非如此,魏國公和九皇子所爭論的事情看似很大,但卻都是無關痛癢的問題。

反而在一些關鍵的問題上,比如軍餉糧草、地方官員任命、以及關貿的事情上,卻是從來沒有發生爭論。

而且這些事情都是李兆一人便決定了,徐達幾乎沒有任何參言,皆是默認。

給崔鄭二人的感覺就像是,魏國公和九皇子在唱一台戲,而唱這台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所有人都認為他們不和,是故意而為之的假象。

難道說魏國公其實也受製於九皇子?難道當今聖上是要讓九皇子在西北一家獨大?

畢竟朝廷去年才削了藩,怎麼可能又讓一個皇子在外擁有如此大的軍事實力,難道就不怕九皇子造反嗎?

雖然這僅僅是猜測,但這二人皆是意味深長的互相對視了一眼。

崔善長半眯著眼睛,微微搖頭,示意鄭定方也不要再深究此事,知道得越多,那死得就越快。

接下來一個時辰內,李兆便是將眼下西北之事做出了大致的劃分。

徐老爺子總領西北邊軍,崔鄭二家分彆執掌五萬兵馬,一切軍令皆受徐達和李兆的調遣。

對此崔鄭二人自然是沒有怨言,畢竟原本兩家加起來也才五萬人,這下一家能執掌五萬兵馬當然是好事。

而後李兆便提議由郭嘉出任西北兩州刺史,這刺史便是大唐在地方州府的最高行政長官。

眼下誰還不知道郭嘉和李兆之間的師生關係。

更何況盧淩陽倒台,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郭嘉的謀劃,對於郭嘉的本事,崔鄭二人都是深有體會。

由郭嘉出任兩州刺史,自然也沒有人反對。

姚廣孝原本就不是來和李兆商議的,他隻是負責將李兆的話帶回去給徐達,便是笑著點頭就行了。

關於其他地方官員的任命,李兆幾乎是按照郭嘉提前準備好的名單來安排。

畢竟郭嘉在盧淩陽身邊混了這麼久,其實對於西北官場的了解比自己要深入。

尤其是在識人這方麵的本事,李兆還是很相信郭嘉的能力。

同時郭嘉在名單中也加入了不少崔鄭兩家的門客和子弟,也算是變相的給了兩家一個麵子。

對於這一點崔善長和鄭定方都表示很認同,甚至覺得九皇子這個人還是很不錯的,沒有想象中那麼陰險嘛。

在郭嘉看來,即便如今西北已定,但武勳四家在西北這幾十年的底蘊和根基還是存在的。

想要完全掌控西北,還是離不開崔鄭兩家的關係網,就算日後老師想要將崔鄭兩家也從西北抹去,那至少在眼前這個時候,這兩家都還有剩餘的利用價值。

接下來李兆又將在西北設立內務府的事宜做了安排,雖然阿裡商行已經在西北紮下根,但終究隻是民間的商行,想要光明正大的搞事情,沒有官方的背景也不行,至少表麵上要做得好看。

內務府雖不算是官府機構,但卻有官家的身份,隻需要李兆這個內務府總管一句話便可以設立衙門,也省得再讓朝廷走流程。

諸事幾乎已經安排妥當,具體的細節就不用李兆去操心了,至於這場所謂的會議,也不過是李兆的個人言論發表會。

本來李兆還以為崔善長和鄭定方會跟自己唱反調,畢竟自己並未像最先說好那樣,給兩家都留下足夠的好處,反而是從這兩家手上都剝奪了不少權力。

結果這兩人的態度倒是讓李兆有些沒想到,簡直比兒子還要聽話。

自己說什麼,這兩人都表示:殿下英明!

其實這也怪不得這兩人,畢竟眼前西北的局勢就是這樣,對於崔鄭兩家來說,哪怕是朝廷的旨意都可以不搭理,但絕對不能違抗這位九皇子。

而且姚廣孝從頭到尾都沒說過一個字,這代表什麼?這不就說明連魏國公都是聽九皇子的差遣嗎?

姚廣孝保持微笑的的說道:“按殿下的謀劃來行事,西北在未來幾十年,可無憂矣。”

在聽完李兆對於西北的布局之後,就連姚廣孝都有些為之歎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召喚空投,將惡毒女配進行到底 一人:我的金光咒吊打八奇技 九霄獨道 劍帝爐 快穿:白眼狼,你們過來下 我,食神判官!專打黑心店! 沒關係,快帶我走 遇鶯小記 經營古鎮,召喚古人來打工 人在五零,拒當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