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大致是這樣。
一個月前,國務院扶貧部門下發了通知,要求對全國範圍內的貧困人口進行建檔立卡,
為此特地建設了一個信息係統管理該部分對象。
這次建檔立卡旨在精準識彆貧困對象,為今後的精準幫扶提供基本的遵循。
可以說這一次的建檔立卡上報對象直接關乎之後的扶貧成效,
各個地方都非常重視,
早在徐浩然來之前,楓樹鄉就將這項工作布置下去了。
由各個村進行初評之後形成了初步的名單,
今天的會議就是對這部分的名單進行研究討論,
研究通過之後就會將該部分對象的名單上報並且錄入建檔立卡係統。
徐浩然皺著眉頭翻閱著眼前的名單,
他來楓樹鄉的時間不久,對於楓樹鄉的鄉情自然了解不多,
楓樹鄉由於是深度貧困鄉鎮,建檔立卡對象的數量自然很多,名單又長又厚,但是基本上沒有徐浩然熟悉的人。
不過徐浩然還是在清水村的名單上找到了吳安慶的名字,
這算是徐浩然在楓樹鄉的名單上唯一熟悉的名字了。
其餘的黨政負責人也都在翻閱著名單,
但是想來他們就算對楓樹鄉的情況了解的比徐浩然多些,但也有限,
能從名單上看到幾個熟悉的名字就不錯了,
所以看似仔細研究翻閱的樣子,不過是走個過場。
從實際情況上來說該這個名單幾乎都是村裡定的,在這個會議上也不過是走個形式。
當然了這樣類似的形式,每個地方都不可避免,
不隻是在楓樹鄉,想來在國家廣袤的土地上幾乎都是這樣操作的。
會議也大致朝著徐浩然預想的方向發展,
當十二個村書記大致介紹完名單的產生過程,反正不過是大同小異:
村支兩委召開一次會議,大家在會上商討一下,各自發表一下意見,這個名單就算確定下來了。
黨政負責人大致也都投了同意票,最多也就是對名單上的個彆自己熟知的對象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劉海秋見眾人的意見都比較統一,會上的氣氛也比較平靜,心態自然也是很放鬆,
他認真聽完了眾人的發言,很快就輪到徐浩然了,於是他和顏悅色地問道,
“徐書記,你的意見呢?”
自從上次的風波過後,劉海秋對徐浩然的態度就有了巨大的改變,
他已經準備將徐浩然當尊佛供著了,反正也就兩年的時間,他就回去了。
兩年而已,還是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