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等你當上書記的時候再說吧”
林瑜欣誇張的搖了搖頭,
“我現在都有些懷疑我是不是你的親生女兒了”
""
經過這麼一插科打諢,這一茬算是揭過去了,
幾人繼續吃飯。
不一會話題又聊到了徐浩然的工作上。
林如海問道,
“鶴城的工作不好開展吧?”
徐浩然搖了搖頭,
“曆史遺留問題、曆史欠賬都比較多,想要解決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林如海點了點頭,
“你對於困難有預計就好,”
“工作不怕難,就怕眼高手低,”
“找不到問題的症結所在,那就是瞎忙活了。”
徐浩然點點頭,林如海說的這些他當然知道,
“我明白,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之前,我不會隨意動這塊蛋糕的”
林如海再次點了點頭,
徐浩然能夠提到蛋糕,顯然說明他已經知道煤炭產業改革的關鍵問題就在於這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這既是問題的阻礙,也是問題的關鍵,
而隻要明白了這一點,問題其實就解決了大半。
和這樣的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心
麵對這樣優秀的年輕人,他不由得主動開口問道,
“鶴城煤炭的問題我相信你有解決的辦法,但是鶴城鋼鐵呢?”
“你準備怎麼辦?”
徐浩然放下了筷子,他之所以選擇先動煤炭產業,
除了煤炭產業的問題確實迫在眉睫以外,
其實關鍵還在於煤炭產業的問題解決起來更容易,
至於鶴城鋼鐵,那就需要一些非常規的手段了
“想要解決企業職工的問題,其實關鍵還是在企業。”
“隻要鶴鋼能夠保證基本的收支平衡,能夠養活鶴鋼的職工,那麼鶴鋼的問題其實就迎刃而解了”
林如海臉上露出了笑容,徐浩然看問題的角度依然犀利。
“話當然是沒錯,但是解決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徐浩然點了點頭,這他當然知道,
他雖然說的輕巧,隻要鶴鋼扭虧為盈,
鶴鋼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但是怎麼在整個鋼鐵產業急劇下行的新形勢下扭虧為盈,
可不像說話那麼輕巧。
而且更重要的是就算徐浩然有好的方法,鶴鋼也根本不會聽他的,
鶴鋼的級彆比起鶴城都要高上兩級,
怎麼可能讓徐浩然對他們的生產經營指手畫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