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彆的拆遷項目,我們大可以先把能拆遷的人先遷走,再來一戶戶做大家的工作,十天不行就半個月,半個月不行就一個月....”
林瑜欣搖了搖頭,這也是尋常拆遷項目的慣例。
基本上是談妥一戶,立馬就簽訂協議,生怕彆人後悔,
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先把大部分的協議簽了,在集中精力對付幾戶釘子戶,
哪怕做出一些妥協也不至於產生大麵積的影響。
所以幾乎成了每一個城市拆遷的慣例。
大多數的釘子戶也都是抱著類似的想法,
剛開始都是拖著不簽,就等著政府來回商談之後的加價。
然而壞處也很明顯,很多時候眼看拆遷完成大半,隻剩下幾個頑固分子談妥項目就可以開工了。
這時候政府往往都會做出很大的讓步。
比如徐浩然就聽說,某個城市為了拆遷,對唯一的一戶釘子戶先後加了八次價格,
從最初的120萬,最終加價到了530萬依然沒能談妥,釘子戶眼看自己不拆遷,政府的項目遲遲不能動工,
獅子大開口一定要一千萬才能搬遷,
最終不得已政府隻得放棄了該改造項目。
等到政府真的放棄的時候,釘子戶倒是急了,找到政府,希望能以530萬的價格成交。
然而此時該項目已經落地彆處了,政府反倒不急了,
最終隻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當然這隻是最為極端的例子。
現實中,大多數時候政府和釘子戶還是能達成一致的,然而價格自然就不可能是政策約定的價格了...
這些人幾乎就都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每個人都心知肚明。
“我們有時間、有耐心,也充分相信大家對於政府工作還是支持的。”
“但是這個城市更新項目是省裡的示範項目,”
她搖了搖頭,
“對於我們而言,簽一個和隻剩一個沒有簽並沒有區彆。”
“所以我們會等到所有的人都談妥協議之後再統一簽字。”
在場的人,無論是基層的乾部也好,還是拆遷戶也好都是第一次聽說,臉色不由大變起來。
很多人當即就記起,確實這次的拆遷與之前的不同,
之前幾乎是談妥一個就簽約一個,然而到現在為止,三個社區不少人其實都已經和政府達成協議了。
可是簽約的卻一個都沒有!
這確實有些反常了...
“如果短期內做不到...”
林瑜欣眼裡有些抱歉,
“那就隻能對昌城街道的百姓們說些抱歉了,”
“我們會將項目改址到古城街道,”
“想來有了昌城的先例,那邊的拆遷工作應該會順利許多才是。”
這下就連鐘康健的臉色都不由得有些變了。
他之前就奇怪,為什麼區裡開會動員的時候,竟然叮囑他們先不要簽約,
當時隻是以為區裡有彆的什麼考量,
但是現在看來,區裡分明就是做的兩手的打算!
這要是昌城街道拆遷推行不下去,區裡分明是準備殺雞儆猴,
將項目改址到古城去,
這樣一來,有了昌城的教訓,
想來古城的拆遷難度絕對會小上不少才是,
沒看到區裡還有另外的選擇嘛?
但是這樣一來昌城可就慘了,不僅痛失改造項目不說,
還會淪為整個省城的笑柄!
作為昌城街道的時任黨工委書記,隻要昌城一日不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