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劉邦入關滅秦:約法三章 深得民心_一本書帶你讀懂中國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一本書帶你讀懂中國史 > 第十二章 劉邦入關滅秦:約法三章 深得民心

第十二章 劉邦入關滅秦:約法三章 深得民心(1 / 1)

一、起義背景與初期發展

秦朝末年,嬴政的統治逐漸走向殘暴與奢靡的極端。繁重的賦稅如同一座座難以逾越的高山,沉甸甸地壓在百姓的肩頭。“收泰半之賦”,百姓們終年辛勤耕耘,收獲的大半成果卻被朝廷無情搜刮,無數家庭因此陷入食不果腹的淒慘境地。徭役更是繁重到令人發指的程度,無數百姓被強征調去修建阿房宮、驪山陵墓等浩大工程。據史書記載,僅修建驪山陵墓就動用了七十餘萬勞力,那是一幅怎樣的人間慘象:百姓們在皮鞭與嗬斥下,背井離鄉,從事著高強度的體力勞動,苦不堪言,“天下苦秦久矣”,整個社會在秦朝苛政的壓迫下,猶如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民眾的憤怒與怨恨在心底深處不斷積聚。

在這樣民不聊生的背景下,各地起義如星火燎原般迅速蔓延開來。劉邦,這位出身沛縣的亭長,本是負責一方治安與征徭役等事務的基層小吏,其性格豪爽豁達,為人仗義疏財,在當地頗有人緣。然而,命運的齒輪卻因一次押送囚徒的任務發生了急劇轉變。當時,他押送著一批囚徒前往驪山服役,可路途遙遠艱辛,加之秦朝刑罰嚴酷,囚徒們深知前往驪山服役幾乎等同於送死,於是途中不斷有囚徒逃亡。按照秦朝嚴苛的法律,劉邦深知自己即使到達驪山也難逃一死。“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在這生死抉擇的關鍵時刻,劉邦展現出了非凡的果敢與義氣,毅然決然地放走了剩餘的囚徒。其中一些被他的義舉所感動,便追隨他一同逃亡到芒碭山。

在芒碭山,劉邦醉酒後斬殺白蛇的傳說不脛而走,“赤帝子斬白帝子”的故事仿佛為他披上了一層神秘而神聖的外衣,在眾人心中初步樹立起了崇高的威望。恰逢各地反秦浪潮洶湧澎湃,劉邦順勢率領他的追隨者在沛縣起義,振臂一呼,應者雲集,被眾人尊稱為沛公。隨後,他率部加入了項梁領導的反秦義軍。在項梁的陣營中,劉邦猶如一塊海綿,積極汲取各種軍事知識與戰略經驗,他參與了一係列戰鬥,在戰鬥中不斷磨礪自己的軍事才能與指揮技巧。例如在與秦軍的一些小規模遭遇戰中,劉邦開始懂得如何巧妙地利用地形優勢,合理布置兵力,以己之長攻敵之短。他常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話語激勵士兵奮勇作戰,逐漸積累起了自己的軍事經驗與兵力,成為反秦義軍中一股不可小覷的新興力量,猶如一顆在亂世中逐漸嶄露頭角的璀璨星辰。

二、西進戰略與途中挑戰

隨著反秦鬥爭的局勢愈發複雜多變,項梁在定陶之戰中不幸戰死,義軍內部麵臨著重大的戰略調整與權力重組。劉邦在這一關鍵時期被賦予了西進關中,直搗秦都鹹陽的重大戰略任務。這一任務宛如一把雙刃劍,既蘊含著成就霸業的巨大機遇,也布滿了荊棘與重重挑戰。

西進途中,秦軍憑借著堅固的城池與訓練有素的士兵,進行著頑強的抵抗。“秦兵尚強,未可輕。”秦軍的防線猶如銅牆鐵壁,劉邦深知不能單純依靠武力強攻,否則必將陷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對自己極為不利。同時,各地的勢力格局也如同一張錯綜複雜的大網,極為複雜。一些地方豪強擁兵自重,他們對劉邦的西進大軍態度不一,有的持觀望態度,如同牆頭草般隨風搖擺,試圖在秦與劉邦之間尋找平衡,以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的則出於對自身地盤與利益的保護,堅決抵抗劉邦的西進,妄圖將其阻擋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外。

劉邦在麵對這些棘手的情況時,充分展現出了他卓越的智慧與非凡的謀略。在軍事進攻方麵,他積極采納謀士們的建議,大力加強軍隊的訓練與裝備水平。例如,他聽從酈食其的建議,決心奪取陳留。當時,陳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糧草物資集散地,“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劉邦采用智取的方式,酈食其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陳留縣令,然而,當縣令因懼怕秦朝的報複而反悔時,劉邦果斷抓住戰機,指揮軍隊迅速攻城。在攻城過程中,劉邦的軍隊展現出了頑強的戰鬥意誌與高超的戰術素養,他們利用攻城器械,如投石車、攻城塔等,對陳留城進行猛烈攻擊。士兵們在將領的指揮下,奮勇爭先,冒著城牆上如雨點般落下的箭矢與石塊,奮勇攀爬城牆。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劉邦成功奪取陳留,獲取了大量的物資與兵源補充,猶如為西進之路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為後續的征程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

在外交手段上,劉邦更是長袖善舞,儘顯其縱橫捭闔的才能。他禮賢下士,廣納賢才,對於各地前來投奔的謀士武將都給予高度的重視與重用。如張良,這位智謀超群、深謀遠慮的謀士,成為了劉邦的重要智囊。在麵對一些地方勢力時,劉邦積極與他們溝通交流,以其敏銳的洞察力與出色的口才曉以利害。對於那些願意合作的勢力,他許以優厚的條件,如保留其地盤與部分權力,使其能夠在劉邦的庇護下繼續享有榮華富貴;對於那些頑固抵抗的,則堅決予以打擊,以彰顯其威嚴與決心。在攻打宛城時,劉邦起初急於西進,欲繞過宛城,以免耽誤進軍的時間。但張良勸諫道:“沛公雖欲急入關,秦兵尚眾,距險。今不下宛,宛從後擊,強秦在前,此危道也。”劉邦恍然大悟,猶如醍醐灌頂,於是連夜回師包圍宛城。在圍城期間,劉邦采用勸降與軍事威脅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麵派遣使者入城,向宛城守將陳述利害,承諾若投降將保其性命與富貴;另一方麵,在城外布置重兵,展示強大的軍事力量。最終成功收服宛城,避免了腹背受敵的危險,這一明智之舉也讓其他地方勢力看到了他的智慧與寬容,紛紛改變態度,或主動投降,或保持中立,為劉邦的西進之路掃除了不少障礙,使其得以順利地向著關中地區穩步推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在造大明 穿越之侯府千金外傳 全族扶我青雲誌,我贈族人朱紫袍 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 龍門戰神贅婿 都市仙主 聽風雲笈 入宗選擇水靈根,總跟師姐們鬼混 九州爭天命 鎮乾坤!現代兵王攜九鳳殺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