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亂世起筆:東漢末年風雲
東漢末年,恰似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內部早已千瘡百孔,政治腐朽到了極點。桓靈二帝在位期間,宦官與外戚如同兩群惡狼,交替把持朝政,將朝堂攪得烏煙瘴氣。賣官鬻爵之風盛行,各級官職公然標價出售,隻要錢財充足,便能平步青雲,入朝為官。那些真正懷揣著報國之誌、滿腹經綸的賢才,卻因無錢打點,隻能望洋興歎,報國無門。而這些花錢買官的官員,為了儘快收回成本並獲取暴利,在地方上如同餓狼般瘋狂搜刮百姓,致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對朝廷的怨恨如熊熊烈火般日益高漲。
就在這民不聊生的黑暗時刻,一場如驚雷般撼動天下的黃巾起義轟然爆發。巨鹿人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響亮口號,振臂一呼,受儘苦難的百姓們紛紛響應,如潮水般彙聚在黃巾旗下。起義軍迅速蔓延,短短時間內,便如燎原之火般占領了大片土地。東漢朝廷頓時慌作一團,急忙調集各地軍隊全力鎮壓。儘管黃巾起義最終被撲滅,但東漢朝廷也因此元氣大傷,輝煌不再。各地豪強地主趁機崛起,紛紛招兵買馬,組建起自己的武裝力量,割據一方,天下陷入了混亂無序的紛爭局麵。袁紹占據冀州,憑借當地豐富的資源和眾多的人口,迅速組建起一支兵強馬壯的隊伍;曹操則巧妙地將漢獻帝掌控在手中,以天子之名四處擴張勢力,野心勃勃;劉表坐擁荊州,此地地勢險要,糧草豐足,易守難攻,成為一方霸主;還有益州的劉璋、漢中的張魯等,都在各自的地盤上擁兵自重,形成了諸侯割據、群雄逐鹿的混亂格局。在這亂世的風雲變幻中,孫策,這位注定要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英雄人物,即將登上曆史舞台,開啟他開拓江東的傳奇征程。
二、初露鋒芒:少年孫策嶄露頭角
孫策出身於聲名顯赫的名門世家,他的父親孫堅,素有“江東猛虎”的美譽。在東漢末年那個動蕩不安的亂世中,孫堅憑借著過人的勇猛與智慧,在戰場上屢立赫赫戰功。孫堅南征北戰,無論是討伐黃巾軍時的英勇無畏,還是對抗董卓時的果敢堅毅,都讓他聲名遠揚。在父親的言傳身教與耳濡目染之下,孫策自幼便胸懷大誌,對軍事和政治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與非凡的天賦。他常常跟隨父親行軍打仗,在戰火的洗禮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心中也逐漸勾勒出一幅屬於自己的霸業藍圖。
然而,命運卻對孫策一家露出了猙獰的獠牙。在一次與劉表的激烈戰鬥中,孫堅不幸中伏,壯烈戰死。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年僅十幾歲的孫策心上,讓他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失去了父親這棵參天大樹的庇護,孫策隻能帶著家人,無奈地暫時投靠到袁術麾下。袁術,作為當時實力強大的軍閥,占據著淮南一帶廣袤的土地,但他為人狹隘自私、反複無常,如同一隻狡黠的狐狸。在袁術的陣營中,儘管孫策憑借著自身的英勇與智謀屢立戰功,卻始終得不到袁術的真正賞識與重用。袁術多次出爾反爾,答應給孫策的官職和兵馬,總是以各種借口一拖再拖,這讓孫策心中充滿了失望與無奈,但他並未因此而氣餒消沉。
孫策深知,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亂世中,若想立足,唯有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於是,他充分利用在袁術麾下的這段時間,廣交豪傑。他性格豪爽豁達,重情重義,如同一塊強大的磁石,吸引著身邊逐漸聚集了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這些人中,既有程普、黃蓋那樣武藝高強、能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斬敵無數的猛將,也有張昭、張紘這般足智多謀、善於在帷幄之中運籌決勝的謀士。他們都被孫策獨特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心甘情願地追隨他一起闖蕩天下,共同追尋心中的理想與抱負。
在這些誌同道合的朋友中,周瑜與孫策的相遇相知,堪稱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兩人年齡相仿,初次見麵時,仿佛是命中注定的靈魂契合,對天下大事的見解不謀而合,對彼此的理想抱負也深感認同。他們越談越投機,仿佛相識已久的老友,很快便結下了生死與共的深厚情誼。周瑜出身於世家大族,不僅才華橫溢,精通兵法謀略,而且家境富裕,財力雄厚。他被孫策的雄心壯誌和人格魅力所打動,毫不猶豫地為孫策提供了許多物資和人力上的大力支持,成為了孫策日後開拓江東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與孫策攜手並肩,共同書寫著屬於他們的傳奇篇章。
三、崛起之路:立足江東的開端
在袁術麾下的日子裡,孫策猶如一隻被困在牢籠中的猛虎,雖有滿腔的壯誌豪情,卻始終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與信任。他心中清楚,繼續留在袁術身邊,自己的宏偉抱負將永遠無法實現,如同明珠蒙塵,永無綻放光芒之日。經過深思熟慮,孫策將目光毅然投向了江東地區。江東,這片土地地勢險要,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易守難攻;土地肥沃,孕育著豐富的物產;人口眾多,為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而且,此地遠離中原的戰火紛飛,宛如亂世中的一片世外桃源,是一個絕佳的發展勢力之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