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全國各大報社的頭版頭條,都被同一條新聞強勢占據。
“滬城嘉願藥業心係抗戰,慷慨解囊,宣布將與全國各大藥企共享青黴素配方!”
消息一出,舉國震驚。
嘉願藥業的電話,幾乎要被打爆了。
“喂,是嘉願藥業嗎?我們想了解一下青黴素配方共享的具體細節!”
“我們是仁心藥業,有完整成熟的抗生素生產線,絕對有信心生產出高質量的青黴素!”
“我是來自金陵的濟世堂藥業,我們願意接受嘉願藥業的一切條件!”
江時願早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她和陳靖安安排招商部的同事們,認真記錄下每一家藥企的信息,並進行初步的篩選。
三天後,一支支由嘉願藥業的技術骨乾和管理人員組成的考察小組,奔赴全國各地。
他們的任務,就是對那些有意向合作的藥企,進行實地考察,確保他們具備生產青黴素的資質和能力。
時間緊迫,任務艱巨,但沒有人叫苦叫累。
因為他們心中都清楚明白,自己正在做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
經過為期半個月的考察和篩選,最終,全國共有六十多家合格藥企,獲得了嘉願藥業的授權,開始加入到生產青黴素的大軍中。
一時間,全國各地都掀起了一股生產青黴素的熱潮。
此時,倭軍的戰火還未席卷全國,隻有東三省和華北的部分淪陷區無法參與其中。
而隨著青黴素產能的不斷提升,市場上的供求關係也逐漸平衡,價格也變得越來越優惠。
漸漸的,哪怕隻是尋常老百姓,也能買得到並且買得起一盒普通的青黴素片劑了。
青黴素這款在抗戰時期被譽為“救命神藥”的抗生素,在不久之後,會惠及大小抗倭戰場,走進千家萬戶,守護每一個華國軍人和華國百姓的生命健康。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江時願當初那個勇敢而偉大的決定。
“二小姐,出大事了!”
研發部的鄭部長慌慌張張地衝進江時願的研發室,手裡還攥著一份報紙,標題上的幾個黑體大字觸目驚心。
“虹橋軍用機場遭倭軍強闖,華倭衝突一觸即發!”
江時願猛地站起身,一把奪過報紙,目光迅速掃過上麵的內容,臉色頓時變得凝重起來。
“該死!他們竟然還是……”她咬緊牙關,手中的報紙被捏得皺巴巴的。
她清楚記得,1937年8月9日發生的虹橋事件,是“八一三”淞滬會戰的前序。
曆史的車輪,依舊在沿著它原有的軌道滾滾向前。
“二小姐,現在怎麼辦?”鄭部長焦急地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