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蛟通常發生在暴雨傾盆、洪水泛濫之時。
因為此時天地間的水汽充沛,能夠為蛟提供足夠的能量和掩護,使其能夠更順利地沿河入海。
傳說蛟會借助強大的水流之力,從江河的支流或源頭出發,順著水流快速向大海遊去。
在這個過程中,蛟會儘量隱藏自己的身形,但由於其體型巨大,仍可能會引起水麵的劇烈波動,形成巨浪、漩渦等。
走蛟時,上天往往會降下雷劫。雷電被視為天地間的正氣,是對蛟的考驗。
蛟需要在雷雨中穿梭,躲避雷電的攻擊,如果被雷電擊中,就可能前功儘棄,甚至性命不保。
但是蛟龍也是有乾好事的。
在遠古時期,洪水泛濫,大禹肩負起治水的重任。他走遍山川大河,探尋治水之法。
有一次,大禹來到一處河道淤塞極為嚴重的地方,河水四溢,淹沒了周邊的大片土地。
正當大禹苦思治水良策時,突然河中波濤洶湧,一隻蛟龍躍出水麵。
大禹毫不畏懼,他與蛟龍對視,發現蛟龍眼中並無惡意。
蛟龍似乎理解大禹治水的心意,它圍繞著河道遊了一圈後,重新潛入水中。
大禹驚奇地發現,在蛟龍遊動的軌跡下,水中出現了一些特殊的標記。
原來,蛟龍憑借自己對水底地形的熟悉,用身體為大禹指出了河道堵塞的關鍵位置和地下暗流的走向。
大禹根據蛟龍提供的線索,帶領民眾開始挖掘疏導。
在施工過程中,蛟龍還不時出現,幫助他們抵禦水中的一些凶猛異獸,確保治水工作的順利進行。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這條河道終於被成功疏通。
蛟龍在一旁看著清澈的河水奔騰而去,似乎也感到欣慰。
此後,它繼續跟隨著大禹,在其他治水工程中發揮作用,幫助大禹最終完成了治水大業,拯救了無數蒼生。
當然了,不止有善蛟,也有惡蛟。
大禹鎖蛟的傳說就有說,大禹在治水時,發現一個被潁河水衝下來的孤兒是蛟龍變的,此蛟龍心狠手辣,淹沒村莊良田,禍患百姓。
大禹便用麵條變成的長鐵鏈將其鎖住,鎖進村子的八角井內,此後洪水再也沒有泛濫成災。
不過,在一些民間故事中,蛟龍也有扮演著守護一方的角色。
比如在民間故事中,村莊遭遇山火,村民們在深山中找到蟒蛇,蟒蛇最後化為蛟龍,為村莊撲滅山火,成為村莊的守護神。
不過這種應該是村民給蟒蛇封了蛟,蟒蛇化蛟自然是要報恩的。
有學者認為蛟龍的原型是遠古時代活躍於中原河川及湖泊中的鱷。
揚子鱷:蛟龍?我嗎?
《韓非子》中提到的蛟龍有鱗甲,能騎乘,會傷人,與鱷魚特征相符。
且蛟的體形兼具魚、蛇之形。
魚身而蛇尾,且有四足,性情暴烈、攻擊性強,也類似鱷魚。
此外,古人視鱷為蛟龍的猜想也與鱷魚的生活習性相契合,如蛟在晝時出沒,而鱷也需陽光使體溫升高以便獵食。
喜歡我點高香敬神明,神明說我香不行請大家收藏:我點高香敬神明,神明說我香不行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