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柔和的陽光輕輕灑在二王廟上,給古老的廟宇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林清歌早早地起身,簡單洗漱後,便準備開啟今日的直播事宜。
他熟練地打開直播設備,手指在屏幕上輕點,進入直播間設置頁麵。
將直播間修改為從零開始的皮影戲。
隨著修改完成,直播間瞬間湧入了不少觀眾。
【這是啥情況?我是不是走錯房間了?】
【主播今天不獵妖,改玩皮影戲啦?】
【一臉懵,不過感覺好有趣的樣子。】
林清歌看著這些彈幕,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對著鏡頭說道:“各位觀眾朋友們,沒錯,今天咱們不獵妖,開啟一場獨特的傳統技藝之旅——皮影戲。
據西漢司馬遷《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漢武帝的愛妃李夫人去世後,李少翁用方術讓漢武帝隔著幕帳遠望到了李夫人的影像,此說法被認為是皮影戲起源的一個傳說。”
【皮影原來誕生的時間那麼久遠啊。】
【長知識了。】
【話說我一直很好奇皮影是什麼做成的,我一直以為是紙。】
【笨啊,皮影當然是皮啦。】
林清歌接著道:“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獸皮,如牛皮、羊皮、驢皮、豬皮等,其中牛皮較為普遍。
將選好的皮質先在涼水中浸泡36天,再依次刮掉牛毛、殘留肉渣、裡皮,刮至皮薄泡亮,撐在木架上陰乾。
陰乾的時間大概是在一個月左右。
根據要雕刻的內容,在宣紙上依照短線鏤空手法繪製詳細圖稿,分稿適中
把圖稿謄到皮料上,裁剪皮料至合適大小,用濕布潮軟後,用專業推板加油汁推摩解除皮質收縮性,合理布局皮料,將圖案輪廓和紋飾描繪在皮麵上,薄透亮的皮用於頭、胸、腹等重要位置,厚皮用於腿部等位置
匠人用雕刻刀具,吸取剪紙造型方式和窗花鏤空透光效果,融彙壁畫、臉譜、畫像石、雕塑形態特點,將戲曲中生、旦、淨、醜人物特性呈現出來。
刻刀一般有12把左右,有的多達30多把,雕刻線有實線、虛線、暗線、繪線之分,刀口有齊口、尖口、斷口、圓口的區分,且皮影人物多以側臉造型為主,雕刻時會根據人物性格特征適當放大以呈現劇情效果,還會充分發揮陰陽雕刻手法
用紫銅、銀珠、普蘭等礦物炮製出的顏色,加入精皮熬製的透明皮膠,放在特製燈架上,點燃酒精燈加熱成粥狀後趁熱敷在影人上
將雕刻好、上好色的各個部件用弦線連接起來,如一般一個影人需13塊牛皮連接而成,最後在人物的手、腰處固定上帶有荊條把兒、尺把長的鐵絲當手柄。”
林清歌一口氣說完,直播間的觀眾已經開始懵了。
【可惡,知識進腦子了。】
【這得學多久啊,主播真的要從零開始嗎?】
【感覺像是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但是又被這複雜的工序嚇到了。】
林清歌看著彈幕裡大家的反應,不禁笑了起來說道:“大家彆慌,雖然皮影戲的製作工序繁瑣,但正因為如此,它才更具魅力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