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安頓好了武強他們幾個小子後,鄭亮和陳亮子二人,看了看時間也差不多了。
於是和武強他們幾個打了聲招呼後,就順著海岸線朝北走去。
下午打電話的時候,那個男人給陳亮子他們說的地址是在北環。
這也是陳亮子下午在街上轉悠的時候,順便問出來的。
進了環線後,他們就直接打了一輛出租車,按著那個人給的位置過去了。
雖然這個時候,打車是真的貴不少的,但是在陳亮子他們看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他們現在屬於是大錢緊張,小錢不缺的狀況。
到了永安茶樓後,陳亮子和鄭亮下了車。
鄭亮看著遠去的出租車,依舊是忍不住目光追著感慨道。
“還是有輛車好啊,去哪兒都方便!”
陳亮子順著鄭亮的目光看了看後,招呼鄭亮趕緊上樓。
“行了老鄭,彆感慨了,不就一輛車嗎?以後咱們都會有的,先辦正事兒要緊!”
鄭亮聽完後點了點頭,緊跟著陳亮子一起上了茶樓。
港島這邊的茶樓可不是咱們這邊,專門就是用來喝茶的地方。
對於港島這邊的茶樓,其實用茶餐廳形容更加確切。
港式茶餐廳設計要展現茶餐廳文化,那就不得不從港式茶餐廳曆史說起。
在港島這邊,人們普遍把冰室;認為是茶餐廳的前身。
所謂的古惑仔之九龍冰室啊這些,就是這個意思。)
冰室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興起於港島的一種小吃店,主要提供咖啡、奶茶、紅豆冰等飲品,然後再配以三明治、奶油多士等小食,部分更設有麵包工場,製造新鮮菠蘿包、蛋撻等。
港式茶餐廳與冰室主要不同之處,是冰室呢隻賣小食而不賣飯。
但隨著時代轉變,不賣飯的冰室難以生存,故大部份冰室於80年代至90年代已式微,其餘的冰室也參考茶餐廳的運作,售賣更多種類的食品。
說是叫冰室,其實本質上已經是茶餐廳了。
截至2007年僅存以冰室名義運作的隻有三十多間左右,它們多數於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開業)。
後來冰室提供的食品種類逐漸增加,又與西菜館和餐室的模式結合,演變成為茶餐廳,提供傳統中國小炒及歐美食物,後來更發展至晚飯小菜,款式可謂多元化。
陳亮子和鄭亮二人上了樓之後,自然就有服務生來詢問他們的預約自己包房號。
大家也彆覺得有些吃驚,本身這個時期的港島就已經由原先的進出口禁經濟貿易為主導,逐步轉變成了以服務行業,娛樂行業為主體的經濟模式。
所以,各種精致的服務已經開始有了雛形。
陳亮子把包房號報給了服務生後,服務生連忙把他們帶到了包房內。
隻不過,他們進了包房內後,還沒有人過來。
很顯然,是他們來的有些早了。
鄭亮完全不在意,無非就是多等一會兒罷了。
陳亮子呢,心裡雖然也明白對方這是什麼意思。
還是那句話,完措一措他們的氣勢而已。
既然已經知道對方的打算,陳亮子他們就更加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