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應該沒人能同時承擔自身力量一千倍的壓力吧?”
“沒錯。”蓬雷再度點頭。
“這樣一來,蓬老師,您研製的這手套豈不是違背了物理定律的裝備?”
“是啊,說得挺有道理的。”
薛教授話音剛落,底下開始竊竊私語。
這時,蓬雷又說:“雖然我認同薛教授的問題,但這並不代表我承認這裝備違反了物理學規律。”
“這是什麼意思?”
台下的專家被蓬雷這一說搞蒙了。
既然能把個人力量擴大一千倍,自然使用者也會承受一千倍的反作用力。
然而即便在千倍力量下,使用者依然安好無損。
那麼,那一千倍的反作用力去哪了?難不成憑空消失?
這還不違背物理規律嗎?
力怎麼可能無緣無故消失?
有專家麵露疑惑地看著蓬雷,內心開始質疑蓬雷的專業水平。
“這說的什麼話?自相矛盾啊?”有人輕聲議論。
“學術研討講究的是嚴謹和實際,他還真當成文學分析了?故意製造矛盾,增加點戲劇性?”
討論雖小聲,但還是被周圍人聽到了。
在座每個人手握一定的學術成果,如今卻被一個晚輩教訓。
除了薛教授,其他人心裡本就不怎麼樂意。
這下,看到蓬雷的結論“出錯”,他們更瞧不上了。
畢竟隻是個晚輩,乳臭未乾,竟還想教訓我們……
此刻,薛教授心裡也起了困惑。
眾專家的議論,開始搖動他的心緒。
薛教授隻能在心裡如此自我解釋。
就知道你們會這麼想……蓬雷微微一笑。
他不急著解釋,而是講了個故事。
“上世紀初,一群毛熊國士兵步伐整齊地走過聖彼得堡附近的豐坦卡大橋,突然間,大橋塌了,橋上的士兵全部墜落,軍隊損失慘重。”
蓬雷說,“僅僅依靠一致的步伐,一支軍隊就能踏垮一座堅固的橋梁,這就是共振的力量。”
“哦,是這樣。”
台下的專家點頭,隨即又提出疑問。
“但這和台上的手套有何關聯呢?”
薛教授緊盯著蓬雷,期待快速得到答案。
“原理大同小異,都是利用共振。”
蓬雷說,“當毛熊軍隊走上豐坦卡大橋,步伐統一,上千人的微小震動疊加在一起,形成了足以摧毀大橋的巨大震動。”
“同樣,他們承受的反作用力也應該千倍,隻是分散到了每個人身上。”
“剩下那九百九十九倍的反作用力,全由脈衝抵消了。”
“說得好!”
頓時,薛教授帶頭,台下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這個例子太絕了,蓬老師果然是青年才俊,後生可畏。”
說著,薛教授臉龐一熱。
我竟然有那麼一瞬懷疑蓬老師,真是對學術的不敬。
從那時起,薛教授完全變成了蓬雷的粉絲。
其他專家,多多少少也有些不好意思。
沒想到一本正經懷疑了半天,結果蓬雷幾句話就輕輕鬆鬆解開了謎團。
喜歡一下夷平一座山,你說這是步槍?請大家收藏:一下夷平一座山,你說這是步槍?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