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全係的畢業聚餐。
到時候不僅同屆研究生參加,係裡的教授、老師、輔導員,甚至他自己,都會一同出席。
蓬雷怎麼說也是這個係的研究生。
邀請他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請反倒是顯得不合情理了。
立刻,大家心裡盤算了起來。
這場畢業聚餐,名義上是為了慶祝,但現在看來已經變了味道。
但並不是那種勢利眼的意思。
而是大家打算用蓬雷的例子激勵同屆的畢業生。
彩虹屁是要吹的。
畢竟蓬雷現在混得這麼好。
主要目的還是想用蓬雷的故事鼓舞那些還在迷茫中的研究生們。
給他們樹立一個榜樣。
即便不強求他們全都去青原工業集團工作,也希望他們在祖國的科研事業中貢獻力量。
但至少能讓大家心裡有點譜。
有了可以努力的目標。
而且,到時候,曾經教過蓬雷的老師們,都可以跟同行們誇誇自己的學生。
蓬雷曾經是他們的弟子。
儘管蓬雷曾經讓他們非常頭疼,但他們確確實實地把該教的知識都傳授給他了。
沒有搞過小動作。
這麼一來,他們也覺得臉上有光啊!
這麼想著,大家都打算邀請蓬雷。
感謝信裡說得很清楚,這封信最好能公開出來。
不說讓全校都知道,至少要讓蓬雷所在係的人都了解。
這也算給學生們樹立個榜樣,同時為青原工業集團做點宣傳。
於是宋明豪當天就在全係公布了這封感謝信。
而這就引發了一個相當奇怪的現象。
現在,不僅是那幾位教授和輔導員,整個係所有認識蓬雷的人,都在給蓬雷發消息或打電話。
寒暄了幾句,聯絡了一下感情,並且順便邀請他參加畢業聚餐。
這事兒簡直聞所未聞,整個係為了一個學生的到來而去請他參加聚會,實在是少見。
更誇張的是,幾百條消息同時發來,每一條都不重樣。
不僅語氣不同,內容也是各有千秋。
老師們也許會回憶起蓬雷當時的學習情景,同學們就更加五花八門了。
有的人寫的特彆長,甚至超過了寫畢業論文時的熱情。
無論怎麼說,幾乎所有的信息都是在拍馬屁,都想在蓬雷那兒留個好印象。
與此同時,蓬雷正愉快地和琴琴聊天呢,突然收到一連串的消息和電話。
還以為是誰對他不懷好意,搞起了短信轟炸這種低級的惡作劇。
結果一看,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就成了眾人追捧的對象,好像變成了係裡的明星。
最後還是有人提到了感謝信的事情,蓬雷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是甘桂同寫了一封表揚信給中科大。
就這麼稀裡糊塗地讓他成了風雲人物。
回複完這些消息後,蓬雷感到手指有些微微顫抖。
人際交往原來這麼恐怖啊?
竟然比科研還嚇人!
正想著的時候,手機又響了起來。
不過這次,不是那些沒見過麵的人,而是他的幾個大學兄弟發來的。
此刻,宿舍群都快要炸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