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引擎帶來的影響他們可以算清楚,但是想到這麼大的力量,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各個部件的厚度。
沒辦法,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蓬雷那樣麵麵俱到。
在這塊兒,真的挺難為這些研究人員了。
大約半小時後,蓬雷拿出了比原來多出整整一倍的圖紙交給所有人。
看到這份成果,大家都驚呆了。
這樣高效的成果簡直不敢想象。
隻花了十分之一的時間,卻畫出了兩倍數量的圖紙。
這份生產力也太逆天了吧?
大家抱著疑問接過圖紙,翻開一看,全都目瞪口呆。
不可思議!
和手上的這份圖紙相比,自己之前的那些更像是隨手塗鴉的小兒科。
蓬雷設計的內容不僅大幅減少了整體體積,細節處理也更加到位。
隻不過,也有一個明顯變化——零部件的數量大大增加,小得讓人眼花繚亂,令人感覺頭疼不已。
如此微小的零件,用普通金屬製作已經夠複雜了,要是換成盾鋼呢?更是前所未聞的事。
該怎麼下手?
麵對滿臉疑惑的研究人員,蓬雷語氣平淡地說:“你們做不了的部件我來負責就行,彆太操心了。”
話音剛落,他又開始了後續工作計劃。
此時此刻,研究員們發現了非常無奈的事實。
整個隊伍,甚至包括薛教授在內,似乎失去了與蓬雷交流的能力。
好像任何事情都被蓬雷獨自決定了,沒有反駁餘地。
不止是一錘定音的權利,簡直是獨裁。
仿佛整個工程都是按照他的個人意願運作。
大家根本沒有發表意見的空間,甚至連提出建議的機會都沒有。
並非因為蓬雷太強勢,而是他遠超大家許多。
他們真沒勇氣也沒能力開口提意見。
每當蓬雷說話,總會讓他們感到自慚形穢。
似乎自己連合格的技術工人都不如,隻能看著大師傅操作而毫無發言權,就像這種感受。
實在太離奇了。
難怪蓬雷總是獨自開展研究。
換了彆人誰承受得住這種壓力呢!
回到圖紙本身,蓬雷的這張圖清晰明了,即便是小孩子也能看得懂。
其中,整個裝置被劃分為四大塊:主體部分、反應堆、履帶以及蜘蛛底座。
除了不用盾鋼製作的履帶,剩餘三大區域全部要蓬雷獨立完成。
他們的工作隻是將零散部件組裝起來。
這時候,團隊成員心中湧出了一種奇怪的感覺,自己仿佛從科學家變成了生產線上的工人,真正關鍵性的工作都不是自己負責的。
隻需按照說明書進行拚裝,壓根兒摸不到核心技術邊角。
然而,和真正的流水線工人不同,核心資料其實都已攤開在桌麵,理論上大家可以學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