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將升遷,也按照此例,地方州府總兵升遷後,在十八衛擔任總兵。
最後再立功升副指揮以及指揮,十八衛衛天子親軍,隻有天子調令才可以調動。
兵部不可以乾預十八衛以及以上將領,地方州府將領可以通過兵部調令。
地方考功司和鎮守監軍保留,十八衛不需要考功司和鎮守。
十八衛負責鎮守京城,所有城門按照輪流製,一個衛隻能守一個城門。
一日一換,除了皇城衛守紫禁城,羽林衛守皇城外,其餘皆按照此例。
如果諸卿覺得沒有異議,就恢複洪武時的十八衛製度,擬成旨意,昭告天下。”
“陛下,臣反對,曆朝曆代漢唐都有武夫禍國殃民,導致天下生靈塗炭,武夫又豈能重視呼?
況且閹宦掌兵,自古就有,但都亡於其中,請陛下誅殺閹宦!”
果然朱見深說完,多名禦史站了出來,但商輅等人,並沒有反對。
但朱見深知道,這些都是他們推出來的,商輅不是不反對,而是這個改革,並沒有讓他的利益受到太大影響。
而內閣李秉等人也沒有站出來,既然商輅沒有出手,他自然也不能出手。
但武將勳貴們,卻是極其興奮,雖然表麵上看兵權從兵部到了皇帝手裡。
但總比在兵部手裡強,而且武將地位大大提高,以後絲毫可以不虛文人。
周圍的淨軍侍衛也是怒不可遏,他們都是閹人,文人士子嘴上實在太毒。
朱見深佯裝大聲怒道:“此乃太祖皇帝舊例,爾等也敢非議阻擾?
皇城衛何在?”
“在、在、在!”
眾侍衛跪下這些都是淨軍侍衛,都是閹人,負責守衛紫禁城和後宮。
朱見深擺手道:“把這些禦史全部拖出午門,杖斃!”
十幾名禦史,一臉不可置信的望著朱見深,紛紛求饒道:“陛下,我等是禦史,不可以言獲罪呀!”
“暴君,我大明開國已有一百載,從未見過,如此的暴君,大明將亡呀……哈哈哈”
一名禦史瘋瘋癲癲大喊。
朱佑極見時機成熟,出聲道:“父皇,我大明禦史,言無罪。
不過,兒臣也不同意文人的某個觀點,我大明的文臣都是忠臣,武將也肯定都是良將,諸位是不是?”
文武百官躬身答道:“太子殿下,所言極是!”
朱見深一臉無奈的道:“那就拖到午門,杖十下,小懲即可!”
“是!”
在禦馬監提督太監,韋瑛的率領下二十多名皇城侍衛,將這些禦史都拖了下去,禦史們還感恩戴德。
“這、當然了,就像太子說的,我大明的文臣也是有很大的功勞。
此次鬆潘之亂平定後,你們也是有功的,左都禦史劉健和禮部尚書馬文升,都進內閣吧!”
朱見深抿了一口茶,帶著異樣的眼光,盯著底下的文武百官。
最開心的莫屬於劉健和馬文升,兩人居然入閣了,兩人立即拜倒道:“臣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黑水河畔。
一支殘破不堪的軍隊,出現在這裡,從甲胄來看,應該是叛軍。
軍隊人數不是很多,個個身上都是帶傷,隻有二十幾個人,一麵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