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渺的中國風音樂響起,開場燈光投影下來一幅展開的山水畫卷。
“e非常有想象力。”
彼得大師讚歎一句,本來隻是純白的t台,現在忽然立體起來層次分明。
不多時後邊的音樂慢慢變得動感激昂起來,還是國風的調子,但感覺完全不同了。
模特走著標準台步踏上舞台,最前麵出來的就是一個很標準的西式設計,但是這衣服不管是配色,還是圖案,都是中國化的。
“哦,很不錯!這樣的色彩碰撞,我從來沒嘗試過。”
欒博身後的一位設計師說著。
“這是中國傳統設色標準裡麵的一種配色方法,這個東西回來我給你們拿一套色卡,中國的衣服哪兩種或者三種可以配在一起,是有說明的。這算是固定配色。”
欒博跟旁邊的設計師們說著,大家都點頭。
“欒,你們的傳統色應用是有規範的。”
彼得大師知道一些。
“是的,如果在古代,配色配錯,穿出門是會被嘲笑的。”
欒博笑著點頭。畢竟現代人對色彩的應用還是很膚淺的,但是中國傳統應用,已經是一套相當成熟的體係了。
“那可太好了,這種東西一定要好好借鑒。”
“借鑒可以,但一定不能束縛了你的想法!傳統的東西就算他再好,被時代淘汰的原因,就是束縛了我們的思想。”
彼得大師一針見血的說出利弊,同時他也在提點這些年輕的設計師,防止他們走入誤區。
不過很好的是,這些中國設計師,好像已經突破了這個桎梏。
“欒他們用色很大膽!但又很國際化。並不是像前麵給出的那種傳統配色。”
彼得大師很開心。
“是的,我們在上學時都要學習一部分中國傳統美術的東西,把那裡的色彩部分挑出來單獨講解,然後再跟現在設計理念結合,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欒博說的是他當學生時,是怎麼過來的,所以說的理直氣壯。
“哦,這可太好了,你們既保留了傳統,又拓展了現在的思路。”
彼得大師覺得這是服裝學校培養的一個好方向。
舞台上還是一組組的服裝展示著,每一個服裝設計師都有自己強烈的個人印記,但他們都有一些共性。
“欒,你們的服裝真的很有趣,雖然跟國際上的這些服裝設計不一樣,但好像更適合你們的生活習慣。”
一位設計老師說出了他的感覺。
“是的,老師您要知道任何一個設計都有它生存發展的土壤,我們這些中國設計師所有做的設計,服務的人群最基本的就是跟我們同樣生活習慣的中國人。”
欒博這話說的很肯定,不管我們的設計師在如何向西方靠攏,骨子裡他還是中國化的東方人。
“嗯哼,欒說的很對。要立足於本身的環境,再向外發展,沒有可能直接突破原生的束縛。那種無根的浮萍,永遠隻會曇花一現。”
大師點頭肯定欒博的意見,同時也在點撥身後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設計師們。雖然大家可能是跟著相同的老師學習,但他們的作品永遠不會一模一樣。
喜歡天才成長實錄請大家收藏:()天才成長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