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偷襲成功與否,兩人都是心照不宣,偷襲不成的話,再強攻嘛。
2月21日,下午4點左右,夕陽西下,山道還未徹底清理完畢。
堂叔朱宏正,就帶著親衛司600精銳,3部降軍1500人,總計2100人為先鋒。
所有人輕裝簡行,借著夕陽餘暉,偷偷摸摸,小心翼翼翻下山。
5點左右,山道徹底清理完畢。
岷王朱雍槺,帶著本部5個步兵司3500人,二炮司1000人,編外兵團1000人,總計5500兵馬,也開始陸續下山。
馬銜環,人含枚,所有的明軍,一律禁止喧嘩,違者斬立決,偷偷的下山,打槍的不要。
為了防止士卒走散,天黑後,十人一隊,連著繩索,依次下山,勇衛營倒是不存在這個問題,沒有夜盲症。
潞江安撫司的土司府,就坐落在磨盤山下麵,壩灣和潞江中間,是一個周長2裡,占地100畝的小型城堡。
從元朝開始,一直到明末,世代相承,統治了潞江壩二十幾代,400多年,是滇西的坐地虎。
土司府的城牆,高達5米,磚石堆砌而成,裡麵集市、糧倉、內房、兵樓、兵營,妥妥的小型碉堡城。
城堡守衛森嚴,僅有東西兩個城門,易守難攻。
小小的一個土司府,先是經曆朱由榔奔逃,又是岷王和晉王的大軍,最後再是幾萬韃子,裡麵的人,早就跑完了。
山上爆發大戰時,南明的水軍,小船竹筏順江而下,炸毀灣子橋,滿清中軍僅僅渡江3000人
自此,總兵夏龍山部2000人,總兵張國柱3000人,兩部總計5000人,躲在城堡裡,瑟瑟發抖中。
人生地不熟,都不敢亂跑,鬼知道哪裡有伏兵,隻有等中軍渡河營救,或等山上的前鋒軍撤下來。
其中夏龍山部2000人馬,還有張國柱的1000兵馬,兩部合兵,駐守城西,防守磨盤山方向的明軍。
總兵張國柱,留了的2000兵馬,駐守城東,以防萬一,也準備接應滿清中軍,明日渡江。
這是一股忐忑不安的清軍,被卡在潞江司,磨盤山上不去,灣子橋毀了,進退不得。
晚上9點,潞江土司府,西門外100米外。
降將邵爾代,帶著300正藍旗降兵,3部降將1500人,還有一隊清軍的探哨(路上遇到的),一路趾高氣揚,來到此地。
副將朱宏正,帶著身穿清軍甲胄的600親衛司,喬裝打扮一番,緊隨其後。
“啊、啊、啊”
降將邵爾代,騎著高頭大馬,看著閉門緊鎖,嚴陣以待的小城堡,怒氣衝天。
揚起馬鞭,顧不得背後的火辣疼痛感,對著前麵的清軍探哨隊長,狠狠抽過去,引起一頓慘叫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