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時四刻(早上8點),安順場的七千多明軍全部渡江成功。
然後沐天波和劉震的帶著大勝之師,開始從北岸揮兵南下,不久後來到石棉千戶所的對岸,清軍田坪子大營。
此時此刻,河堤上的清軍守軍,已全部撤回了大營,石棉千戶所的所有明軍,也緊隨其後,全部渡江完成。
自此,兩部明軍成功會師大渡河北岸,加上臨陣投降的幾百清軍,整整八千多人馬,把李國英的五千大營,徹底圍住3個方向,隻留下東側營門,又是典型的圍三缺一。
右軍師方獻廷,還有一些地方官員和衙役,正在緊急轉運一千多青壯民夫,還在渡河當中。
“兄弟們”
大營內,坐在主位上的川陝總督李國英,淡定自若的看著麾下十幾個將校,一個個麵有懼色的樣子,心中微微不爽,大聲鼓勵道:
“偽明的沐天波,幾十年未曾領兵出戰,就一個沙場新丁,沒什麼大不了的”
“咱們的大營還有五千兵馬,60裡外的漢源,還有更多的兵馬,營外的明賊僅僅八千,一群不知死活的東西,蠢如笨豬,拿什麼攻寨?”
兩軍對壘,士氣是關鍵,老武夫也想不到,明賊這麼快乾掉了靖安堡大營,太意外了,根本來不及出兵救援。
同樣,他也不敢緊急撤兵,五千大軍一旦發生騷亂,明賊再衝上來,那就是滅頂之災。
外麵的明賊,兩倍兵力都不到,還不如堅守大營,消耗明賊的銳氣,再伺機衝殺出去,說不定還能反敗為勝。
唯一的擔心,就是明賊是不是有詐,不然憑什麼這麼快攻陷北麵的軍營,太玄乎了。
“哈哈哈”
“大帥說的對”
“明賊就是慫包傻蛋”
、、、
大帳下麵,內丁參將馮可友,前營遊擊靳登福,右營遊擊趙文魁,左營遊擊楊輔鼎,天全六番土司楊等將校,聽到這話後,臉色一緩,趕緊大聲應和。
軍中常識,至少幾倍的兵力,才敢徹底圍營,而清軍的大營是標準軍營,壕溝、柵欄、拒馬和塔樓一應俱全,防守嚴密。
“眾將聽令”
氣氛起來了,總督李英國的臉色,同樣舒緩了不少,隨即定了定神,充滿自信的大聲說道:
“遊擊將軍靳登福守前門,遊擊將軍趙文魁守後門,遊擊將軍楊輔鼎守東門,天全六番楊可德守西門,內丁參將馮可友坐鎮中軍”
“各部軍將,嚴防死守,膽敢不聽號令、臨陣脫逃、推諉不戰者,定斬不饒”
李英國真有這個信心堅守,要知道大營裡的5千兵馬,有4千是他的標營,都是妥妥的心腹將士,可不是靖安堡的降將炮灰。
老狐狸還留了心眼,把原來堅守東門的土司楊可德,調換到西側,把東門留給心腹嫡係,那可是後路啊,得小心看守好。
“眾將聽令”
同樣,滿清大營西側,兩裡外的明軍大帳內,意氣風發的黔國公沐天波,環顧眾將校,大聲說道:
“將軍王升、王盛隆領本部人馬,佯攻北門,德安侯狄三品領本部人馬,佯攻南門”
“副將楊定領本部人馬,參將包傑勳的二炮司,幾百清軍俘虜,還有一千民夫青壯,主攻西門”
攻擊太順利了,僅僅幾個時辰就搞定了清軍的北營,快的有點讓人難以置信。
當然了,還是沐天波運氣不錯,明軍援兵來的太突然,對岸的清軍,壓根沒有任何的防備,二炮司的遠程火力也能掩護渡江。
更重要的是,賊將郝承裔反複無常,不戰而逃(曆史上就是如此,投降滿清後又反悔,再度反叛)。
圍三缺一,主攻的方向是清軍大營西門,其他兩個門就是佯攻,至於東門,他還巴不得清軍潰逃,剛好沿途追殺。
當然也有兵力不足的原因,大女婿艾承業和廣平伯陳建,帶著1800人埋伏在下遊,希望能攔住清軍的逃兵。
“轟、轟、轟”
半個時辰後,明軍三麵發起了進攻,一門門火炮朝著清軍的木頭營寨開始咆哮。
“降兵在前,青壯在後”
一公裡外,頂盔摜甲的副將楊定,臉色剛毅的盯著前麵幾百降兵,還有五百青壯,表情狠厲的大聲吼道:
“要想活命,扛沙袋,堆土牆,填戰壕”
清軍大營是標準軍營,要想殺進去,肯定要填平戰壕,這種重任怎麼可能少得了降兵炮灰團和青壯。
彆說什麼仁義道德,一將功成萬骨枯,幾仗下來,良好市民也會變成鐵血老武夫。
“殺賊、、”
前麵幾百個剃了光頭的降兵,肩扛手提著泥沙布袋、簸箕、竹簍等等,雙目赤紅的盯著清軍大營,發出驚天怒吼。
昨天軍議以後,各部軍將就開始準備砍伐毛竹,製作大量的竹筏,同樣也在準備各種攻營物資,沙袋是必需品。
“傳令包參將,火炮給老子狠狠的轟,抬槍和飛雷炮,也隨時準備出擊”
攻滿清軍營而已,又不是石頭城,岷王軍團經驗豐富,直接用火炮遠程遮蔽,再出動抬槍飛雷炮,貼上去一陣亂轟就完事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