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府,治所蒼梧縣,下轄蒼梧、藤縣、岑溪、容縣、懷集、北流、博白、興業、陸川9縣,鬱林1州。
地理位置優越,地處廣西最南端,毗鄰廣東省的肇慶府、高州府和廉州府,水係發達,是潯江(邕江)、桂江、開江和東安江的交彙處。
秦末漢初時,這裡是南越王趙佗族弟,蒼梧王趙光的王城,漢朝收複南越後,開始擴建城池。
唐宋元時期,經濟人口增長,戰禍也不少,縣城逐漸擴大,城牆也在增高加固。
明朝統一後,又開始擴建城池,采用磚石包夯土,成化年間加高,明末廣西土司作亂,梧州變成軍事重鎮。
滿清拿下兩廣後,更是先後入駐兩廣總督府,城牆再次增高加厚,成為廣西數一數二的磚石大城。
此時的梧州府城,有5個城門,正東門、南熏門、德政門(小南門)、西江門(靠近潯江)、大雲門(北門)。
城牆高21丈(7米),頂部厚度超過15丈(5米),城池周長5裡(2700多米),特彆是北麵,長達一千多米。
東南北三麵城牆外,還開挖了護城河,城門內增設了甕城,是妥妥的軍事要塞重鎮。
5月8日,鹹寧侯祁三升,會合上思州明軍殘部後,把南寧的城防,移交給郭之奇部的總兵閻永德。
然後帶著本部人馬,明軍殘部,還有幾千降兵降將,再次登上戰船、渡船和竹筏順潯江而下。
5月13日,祁三升的先鋒軍,總計24萬人左右,到達廣西梧州府附近,然後登陸北岸,再沿河南下,兵臨府治蒼梧縣,開始安營紮寨。
5月14日上午,先鋒軍的另一部,淮國公馬寶,帶著1萬兵馬,同樣順桂江而下,來到蒼梧縣北麵。
兩部明軍合兵後,總兵力達到34萬,其中明軍殘部和降兵13萬,開始三麵合圍蒼梧縣,獨留西麵臨江的西江門。
5月15日上午,岷王監國親領的中軍2萬兵馬,1萬民夫青壯,過南寧而不入,直接順水而下,終於來到梧州府城。
自此,明軍南下兩廣的3路大軍,終於聚集在一起,總兵力達到54萬,把城內的兩廣總督徹底圍死。
這就是水路的好處,速度快,效率高,且明軍操舟經驗豐富,李定國出兵兩廣,劉文秀出兵湖南,李來亨北上攻重慶,都是選擇水路出兵。
從雲南的廣南府南下南寧府,800裡水路,耗費時間大概4天,日行200裡。
同樣南寧到梧州府,也是800裡水路,還有桂林府至梧州府,全是順江而下,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方便轉運將士、兵械和物資。
“臣郭之奇,拜見監國”
“臣朱儼錦,拜見監國”
“臣朱至睿,拜見監國”
“臣朱儼鐵,拜見監國”
“末將馬寶,拜見監國”
“末將祁三升,拜見監國”
“末將李茂先,拜見監國”
“末將陳奇策、羅全斌、楊祥、、拜見監國”
、、、、
下午,梧州府北門幾裡外的中軍大營內,人頭攢動,幾十個文臣武將,滿懷激動,對著主位上的岷王監國,雙膝跪地行大禮。
左側是文臣,為首的是文淵閣大學生郭之奇,戶部左侍郎劉玄初,宗室益陽王朱儼錦、德陽王朱至睿、光澤王朱儼鐵。
後麵的是戶部主事黃殿卿、欽州知州陳首功、郭天禎(郭之奇兒子)等一眾文官。
右側是武將,淮國公馬寶、敘國公馬惟興、鹹寧侯祁三升、豐城侯李茂先、總兵陳奇策、羅全斌,岷王嫡係等等。
“哈哈哈”
“砰”
威武不凡的岷王監國,眉頭一挑,哈哈大笑,厚重的雁翅刀往桌上一拍,猛的從座位上站起來。
環顧帳內幾十個文武群臣,誌得意滿的點了點頭,然後從容淡定的走下去,來到郭之奇麵前,彎腰一把托起他,目光真誠的說道:
“郭老,郭大學士,快快請起,地上涼”
都五月份了,兩廣氣候適宜,暖如夏日,怎麼就涼快了呢?
臉厚似城牆,外寬內忌的朱雍槺,就是想看看這個德高望重的大明忠臣,到底是什麼態度。
郭之奇,號稱潮州七賢之一,是天啟末年的舉人,崇禎朝的進士。
在永曆朝時,曆任禮部侍郎,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兼任兵部尚書,最後是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保,妥妥的幾朝元老。
倘若這個大學士,跟龔彝、扶綱是一樣,喜歡做永曆朝的老頑固,朱雍槺不介意送他去元江做礦監。
“好、好、好、、”
年僅52的郭大學士,精神奕奕,雙目發紅,盯著高大魁梧的岷王監國,聲音微微顫抖著,大叫幾聲好。
甲申天變,闖賊百萬大軍入京城,大明崇禎帝自掛東南枝。
十幾年來,南方文武士紳擁護的幾任監國和皇帝,死的死,跑的跑,沒一個能打的,絕望之餘的他,被逼無奈都準備跑路莫氏高平了。
“大明有救了,大明中興有望啊,大明萬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