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豐城侯李茂先、總兵陳奇策、總兵羅全斌、總兵楊祥,你們四位將軍,優先去降兵大營挑人,每部兵額2千”
“第三,線國安為副將,全節、溫如珍、馬雄為參將,瓜分剩餘的6千降兵,每部1500人”
頓了頓,氣勢一變,目光如炬,死死盯著4大光頭降將,大聲一喝:
“孤說完了,誰讚成,誰反對?”
投誠過來,軍中的職務肯定要降級處理,不然之前的將校肯定有意見,線國安是例外,已經有了拿下桂林府的投名狀。
禮崩樂壞的亂世,什麼目光炯炯的效忠詞,都是他娘的屁話,手裡有刀有槍就是草頭王。
大明從崇禎朝開始,就逐漸失去了對軍隊的控製,最重要的就是兵為將有,沒錢沒糧就放開口子燒殺擄掠。
“監國英明”
“大王英明”
“大明萬歲”
、、、
話音剛落,方才投效的4個殘將李茂先、陳奇策、羅全斌、楊祥,還有他們身後的部將,先是一陣愕然,而後猛的站出來,大聲歡呼。
喜從天降,驚喜連連啊,這就是朱雍槺給他們忠誠的回報,能做到誓死效忠大明朝的將領,真的屈指可數了。
“監國威武,大明萬歲”
、、、
剩下的四個光頭降將總兵,五味雜陳,臉色各異,反應過來後,也跟著大聲喊道。
大部分都是如釋重負,心中暗道至少還能領兵,沒有送進礦山化身礦奴,更沒有砍頭種草,也算是一種幸運吧。
最鬱悶的則是線國安父子,一臉的便秘,投降最早,還助大明拿下桂林,多了幾千降兵,戰功很大的。
要知道他們父子合兵一處後,兵力已經達到了3千,妥妥一營兵將,誰知道一夜回到解放前。
“嗯,還不錯”
岷王監國,看著一臉激動的4個明軍將領,還有臉色各異的4個降將,點了點頭。
經曆了幾個月的磨煉,前世的老油子,政治手腕越發嫻熟了,一拉一打,邊打邊消化,徹底收複降兵雜牌。
不服的話,可以提出來,至於他手中的大刀認不認,誰也說不清楚,如今手握5萬重兵,相信軍帳裡的所有將校都不敢炸毛。
“線成仁為遊擊將軍,還有馬承蔭,一並調入親衛營,隨侍左右”
投誠也要分先來後到,功勞苦勞也有大小,線國安的功勞這麼大,總得補償一番,至於馬承蔭等同於人質。
更重的是,胸有城府的朱雍槺,已經喜歡培養年輕將校了,可塑性更強,就像馬自德和祁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