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59年,永曆十三年,順治十六年,10月22日,晚上亥時一刻。
北京紫禁城,乾清宮,昭和殿,滿清康熙皇帝的寢宮裡,東暖閣,燈火通明,寂靜如斯。
今天的禦前會議,極其莊重嚴肅,大內侍衛、太監和宮女,都被趕得老遠,內宮太監吳良輔,都化身為門神了。
整個暖閣內,也就是十幾個人,一個個眉頭緊鎖,臉色發青發黑,氣氛極其壓抑。
為首的是四大輔臣,正黃旗的老索尼,鑲黃旗的功勳鼇少保,鑲黃旗的遏必隆,正白旗的蘇克薩哈。
這四個人,就是滿清朝廷的真正掌權者,所有的朝政大事,都必須經過他們的首肯。
當然了,孝莊白虎太後,也是一個勢力巨頭,且經曆了3朝,經驗豐富,等同於幫助康熙娃娃管理朝廷。
另一側,則是宗室代表,為首的是34歲的安親王嶽樂,26歲的簡親王濟度,19歲的克勤郡王羅可鐸。
16歲的顯親王富綏,14歲的康親王傑書,還有一個26歲的杜蘭貝勒。
沒錯,這就是康熙朝的滿清宗室代表,僅僅能拿出手的鐵帽子王,算是成年的宗室王爺,其他的功勳王爺,老死的老死,病死的病死(天花)。
剩下的,根本沒幾個能拿出手,剛剛嶄露頭角的多尼郡王,也命喪貴州。
睿親王多爾袞,嗣子多爾博,今年17歲,順治登基後,革爵歸宗,幾年前才被封為貝勒。
莊親王碩塞,4年前死了,繼任的是塞果鐸,今年9歲,也就是比康熙大幾歲而已,上不得台麵。
順承郡王勒克德渾,7年前就死了,繼任的是勒爾錦,今年僅僅8歲,更上不得台麵。
豫親王多鐸,就更不用說了,第二任王爺就是多尼,今年23歲,正是大好年華,可惜一場西征下來,命沒了。
這一係的繼任問題,還沒有拿出來,畢竟剛剛陣亡,其兒子鄂紮更小了,僅僅4歲,走路都成問題。
排在最後麵的,則是朝廷重臣,僅僅兩個人,一個戶部尚書車克,另一個是兵部尚書噶褚哈。
今天如此莊重的場合,其他的4個尚書和朝臣們,都沒有通知,可見其重要程度。
最中央,最上麵的龍座上,就是5歲的小皇帝,康熙玄燁,挺直背脊,身體不由自主的微微向前傾。
這個小皇帝,樣貌堂堂,從小就很懂事,4歲的時候,就開始讀書識字,刻苦勤奮。
但是再怎麼懂事,也就是5歲的小孩,稚嫩的臉頰,繃緊的神經,握緊拳頭的小手,證明他就是個娃娃。
這時候,坐在他旁邊的孝莊太後,眉頭緊鎖,看了一眼緊張的小皇帝,緩緩的伸出右手,拍了拍,示意他不要太擔心。
經曆過三朝的孝莊太後,今年46歲,深通權術,輔佐過6歲登基的順治,久經風浪,見多識廣。
但是,這一次的風浪,卻是非同小可,形勢完全不一樣,有點風雨飄搖的趨勢。
順治朝的時候,滿清女真人剛剛入關,一個個宗室王爺,戰功赫赫,麾下的滿蒙將士,也是百戰老武夫。
麵對江南的大明餘孽,那都是一波流操作,天兵一到,要麼投誠投降,要麼毀城滅口,簡單的很。
那時候的朝廷格局,順治皇帝的真正敵人,反而是在內部,一個個宗室親王,位高權重,野心勃勃。
如今這個康熙朝,形勢卻是反過來了,宗室凋零,大權旁落,滿蒙將士,經過十幾年的奢靡生活,能打的越來越少了。
而滿清的敵人,明朝的餘孽,則是逆轉了局勢,不再是豆腐渣軍隊,變的嗜血殘暴,戰功赫赫。
“咳咳”
過了一會,暖閣內,還是看不到有人起頭談大事,坐在康熙身邊的孝莊,清了清嗓子,對著下麵的巨頭們,輕聲說道
“諸位王爺,大臣”
“大敵當前,如此乾坐著,也不是個辦法,得拿出個主意來吧”
坐在她旁邊的小皇帝,其實就是個象征,跟順治皇帝登基的時候,歲數差不多了。
像現在一樣,朝廷真正遇到大事的時候,都是孝莊親自出麵,幫著小皇帝,主持禦前會議。
頓了一下,再環顧左右,發現還是沒人響應,無論是宗室還是大臣,一個個都是低頭數螞蟻。
孝莊無奈的搖了搖頭,隻能把目光放在左首,對著老索尼沉聲說道
“索大人”
“你老成持重,是朝廷的四朝元老,也是輔政大臣之首,深受先皇的信重,你先說說看吧”
這個老索尼,是個文臣出身,一直是皇太極和順治的鐵杆忠臣,更是康熙皇帝的親家翁。
滿清太祖的時候,出身海西女真哈達部的索尼家族,投降以後,通曉滿蒙漢文字,進入了文館,相當於內閣待遇。
滿清太宗時期,滿清的國勢更加強盛,但是真正的文臣卻是不多,滿蒙出身的文人,更是稀缺,索尼自然成了皇帝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