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說怎麼乾,那就怎麼乾”
“陛下,下令吧,砍人末將最拿手”
“陛下,末將都聽你的”
、、、
沒的說,大將沐忠平,歐陽衛、陳仁、丁仁、魏豹等人,直接站出來,雙手抱拳,吼聲如雷。
他們都是岷王府派係的核心將領,當然聽朱皇帝的,皇帝要納降便放了尚可喜,拒絕的話,那就更簡單了,直接衝進去全部乾掉。
彆說是裡麵的尚可喜了,就是大帳裡的其他將校,那也是一句話的事情,他們也會跟著動手。
“嗯”
上麵的朱雍槺,表情欣慰,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再把目光看向線國安,馬雄和邵爾岱。
“咕嚕、、”
看著大明皇帝的目光,放在自己身上了,線國安表情一凝,咽了咽苦水,硬著頭皮站出來,沉聲回道:
“回稟陛下”
“末將認為,尚將軍和他的部下,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
“更何況,尚將軍也是忠烈之後,其父兄也立過無數的戰功”
“末將的意思,以前在滿清那邊,是身不由己沒得選,不如讓他們效死再立功,以便將功贖罪”
當真沒得選啊,現在的線國安也是如此,不說不行,說了也不行啊。
光頭降將出身的他,年初就在朱雍槺的眼皮子底下,屠了永昌城,即便是放水的屠城。
但是,他也擔心皇帝清算,或將來的某一天清算,這他媽的就是不定時炸彈,讓人寢食難安。
所以啊,他也隻能硬著頭皮,支持皇帝納降尚可喜,反正都是身不由己嘛。
到時候光頭將多起來了,那就好辦了,大家都乾過屠城滅口,法不責眾嘛,有事大家一起扛。
“末將認同線將軍”
“線將軍說得對,將功贖罪”
後麵的馬雄和邵爾岱,心中鬆了一大口氣,趕緊跟著站出來,大力支持線國安的看法。
特彆是邵爾岱,出身更有問題啊,關外女真啊,從娃娃兵開始,他們就乾屠城滅口漢人的事情。
這要是追究起來,立馬就能掉腦袋,一刀下去,能砍倒一片的海西營,沒一個無辜的。
“回稟陛下”
站在左首的吏部右侍郎胡璿,沉寂了很久,吃瓜看戲也差不多了,這時候站出來,恭敬的回道:
“老臣覺得,可以考慮納降”
“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此一時彼一時”
“無論如何,咱們將來都要北伐的,這種事情,得儘早安排妥當,否則後果難測”
政治不是兒戲,不能憑著意氣用事,砍人也解決不了問題。
明末清初就是這個鬼樣子,到處都是兵匪不分的武夫,難不成全部砍掉,如今的明軍,肯定是砍不過來的。
老成持重的胡璿,是正統的大明文臣,一直支持朱雍槺監國登基,算是半個心腹了。
這時候的他,已經考慮到北伐大業了,將來的某一天,明軍就要麵對幾十萬的綠營軍。
如果尚可喜的投降問題,一個處置不好,後麵就會扯出一大堆爛事,幾十萬綠營玩命抵抗。
“回稟陛下”
重臣說完後,小字輩的戶部主事黃殿卿,站出來躬身行禮,目光坦誠,大聲堅決的說道:
“微臣認為,可以納降”
“廣州城高牆厚,可減少我軍的傷亡,同時也能避免毀掉廣州城”
“廣州城,富商海商眾多,幾十萬丁口,是沿海賦稅重地,不容有失”
年富力強的他,一直是朱皇帝的死忠,也是朱雍槺的重點培養對象,如今終於輪到他說話了。
他的意見很簡單,成年人隻看利益,不講對錯,隻要對大明皇帝有利的事情,都要鼎力支持。
降將光頭將多了去了,多一個尚可喜不多,少一個也不少,何必糾結那麼多。
“回稟陛下”
同樣是資曆較淺的戶部主事連城瑜,緊隨黃殿卿身後,對著上麵的大明皇帝躬身回道:
“微臣也認為,可以納降”
“當然了,他們必須是真心實意悔過,為他們自己曾經的過錯,接受應有的懲罰”
他是廣東總督連城璧的弟弟,年紀不小了,剛剛進入戶部不久,但資曆比較淺,說話肯定靠後。
兄弟倆算是正統的大明文臣,跟大西軍和光頭降將,利益牽扯都比較少,能秉公直言。
更何況,他兄長是廣東總督,肯定不希望拿下廢墟一般的廣州城,到時候重建問題,賦稅問題,丁口問題,接踵而至啊。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