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郎中,連郎中”
“你們準備一下,記錄謄抄聖旨軍令”
廣西梧州府,府衙後院的會客廳,主位上的朱皇帝,聽取完龔銘和金光的戰略後,沉思了一會,就開始大聲下令:
“傳令成都府的征北將軍,黔國公沐天波,回朝述職”
“傳令重慶府的吏部左侍郎,方獻廷,即刻北上成都府”
“成都府的指揮權,交給德安侯狄三品,方侍郎為副帥,統一指揮前線的大小戰事”
“延長伯朱養恩,廣平伯陳建,總兵劉耀、龍海、陳萬保等大小將校,聽從狄將軍和方侍郎的號令”
“同時,傳令重慶府的蜀王劉世子,即刻回朝述職,籌辦婚事”
沒錯,深思熟慮後,朱皇帝還是選擇接受了金光的戰略,拖死拖垮滿清的大戰略。
大明的主力軍隊,先回師雲南昆明,整頓朝廷後方,秣馬厲兵,夯實大明中華王朝的根基。
至於龔銘,費儘口舌,耗了半點的精力,最後還是被金光摘了桃子,這就是現實,朱皇帝一言九鼎。
既然選擇了回師昆明,那朱雍槺就該安排四川的戰線了,還有隔壁的湖廣戰線,才能踏實回師。
整個四川,五六萬大軍,那麼大的地盤,朱皇帝肯定要精心安排,彆剛拿下來,就出大亂子。
蜀王府劉世子,朱皇帝的正宗大舅子,已經上書要娶回家媳婦,聯姻兵部尚書鄒簡臣。
身為大明皇帝的朱雍槺,也不能拒之不理,當著沒看見,心裡再憤怒也得咽下去,隻好下旨回朝辦婚事。
同樣,黔國公沐天波,朱皇帝也要召回來了。
這個事情,朱皇帝早就想好的,整頓後方的耕地,還有雲南土司,都離不開沐天波的參與。
既然沐天波和劉世子都離開了四川,那成都的大軍,也要安排領兵大將。
這個也很好辦,吏部左侍郎方獻廷,剛好在四川,直接調上去就行了。
領兵大將,朱皇帝也早想好了,就是德安侯狄三品,懂事聽話,又是老武夫大將,爵位也夠了。
這個家夥很有眼色的,早早把嫡長子狄從仁,送到朱皇帝身邊,算是納了投名狀。
“傳令重慶府的臨國公李來亨,益國公郝搖旗,涪侯之子譚益”
“放下手中的軍務大事,交給總督文安之,他們幾個大將,全部入朝覲見”
“重慶府前線的大小戰事,統一交給川湖總督文安之指揮,各部大小兵將,必須聽令行事”
“再傳旨前線的文總督、方侍郎、德安侯、延長伯朱養恩、荊國公王光興、宜都侯塔天寶、岐侯賀珍,副將楊定等大小將校”
“告訴他們,再接再厲,宜將剩勇追窮寇,儘快把潼川府,順慶府的清軍,趕出川北”
“告訴他們,朕會在昆明府,等著他們的戰報喜訊”
頓了一下,眯著眼的朱皇帝,想了一下,繼續下令下旨意。
成都和川南的大明軍隊,一直有沐天波鎮著,領兵打仗,還算是比較聽話,安排起來容易點。
唯一難搞的,是夔東十三營,闖王係的忠貞營,這是一個大刺頭,耗費了朱皇帝不少腦細胞。
如今,川湖總督文安之,帶著劉世子、李來亨、譚益的兵馬,終於打贏了重慶之戰。
想了好久的朱皇帝,終於下定了決心,覺的時機到了,決定召見忠貞營,搞定最後的軍閥集團。
首先,明軍拿下了兩廣和貴州,戰線已經推到了湖廣,徹底連上了夔東的十三家。
這時候的大明朝廷,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去威懾闖王係的忠貞營,聽話與否,得掂量著點。
其次,忠貞營拿了朱皇帝的銀子,30萬兩的糧餉和犒賞。
沒錯,是朱雍槺主動提出的,不顧一眾大臣的反對,直接下令撥付糧餉,很大方,很有誠意的舉動。
但是,朱皇帝的錢,可不好拿啊,拿了就得聽話,聽宣聽調遣。
否則的話,朱皇帝就可以用朝廷大義,還有手上軍隊,去收拾一群老弱病殘的忠貞營。
“咳咳”
上麵的朱皇帝,剛剛停嘴,麵色冷峻的兵部左侍郎龔銘,輕咳一聲,就站了出來,開口勸諫道:
“啟奏陛下”
“老臣覺的,此舉有些不妥”
“四川的大將,一下子召回那麼多,可能會影響前線的戰事”
“特彆是夔東十三營,他們一向比較抗拒朝廷的指令,聽宣不聽調”
“還有,臨國公李來亨,是忠貞營的大首領,益國公郝搖旗,也是忠貞營的大將”
“老臣是有點擔憂啊,萬一忠貞營的將士,軍心不穩,人心浮動,不利於川北的戰事啊”
關鍵時刻,身為大西軍的首腦謀士,龔銘必須站出來,堅決勸諫朱雍槺的召見。
這是原則問題,有理有據,夔東的忠貞營,就是不聽話,聽宣不聽調,更彆提入朝覲見了。
剛才的時候,朱皇帝拒絕下令揮兵湖廣,這個沒辦法,畢竟金光的戰略,也是有理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