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品行如何,要聽其言,觀其行,知其心,才能真正的了解。
特彆是大明朱皇帝,一紙召見,關係到夔東忠貞營,十幾萬軍民的生死啊,袁宗第肯定想的比較多。
在他眼裡,這個大明中華皇帝,比以前的所有大明皇帝,都英武聖明,絕不會乾自掘墳墓的事情。
如此精明的皇帝,肯定會先召見大明的正統屬臣,先了解一番忠貞營,再對症下藥嘛。
很明顯,朱皇帝剛剛回來,沒有接見彆的大臣,更沒有上朝,而是召走忠貞營裡的明臣,這是要摸底啊。
畢竟之前,大明皇帝和朝廷,和闖王係忠貞營之間的恩怨,太久遠了,太複雜了。
如果真要動手的話,早就動手了,何必等到現在,太麻煩了,反正雲南都是大明的地盤。
更何況,他們來之前,也是做好了諸多準備,留守的軍隊夠多,還有一堆大將坐鎮後方。
一旦事不可為,或朱皇帝下刀子,後方立馬翻臉,甚至是投靠滿清。
“小老虎”
“你過於憂慮了,多心了”
袁宗第安慰結束後,另一個老武夫猛人郝永忠,也放下茶杯,跟著站出來,繼續安慰李來亨。
彆看他是猛將出身,肌肉發達,膀大腰圓,就沒有腦子,傻蛋一個。
明末混戰幾十年,傻子兵將,早就死光了,骨頭渣子都不剩,墳頭樹都參天了。
運氣這種玩意,用一次是命好,祖墳冒青煙,次數多了,佛祖來了也擋不住,必死無疑。
“第一,陛下主動送糧餉”
“十幾年來,從弘光年間開始,你們誰遇到這種好事?”
“那時候的咱們,跟流浪狗似的,滿清韃子,幾萬裡大追殺,明廷的文臣武將,全麵排擠打壓咱們”
“那時候的咱們,吃一頓餓兩頓,什麼時候見過足糧足餉,一分不少的撥付?”
“第二,陛下很寬容”
“知道咱們有所顧忌,考慮到咱們的安危,特意下旨,允許咱們可以帶1千護衛進入雲南”
“這已經是天大的恩寵了,要知道,黔國公,劉世子他們回朝,身邊的護衛,也就是200人左右”
“其三,沿途州府縣官員的態度”
“你們都看到了,各州府的官員,還有沿途的驛站,輜重飲食駐地,都準備的很好,儘力滿足咱們的需求”
“最後,還是陛下的態度”
“聖旨裡麵,明明白白,說的很清楚了,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要摒棄前嫌,同心協力,抗清殺韃子”
“所以說,老夫認為,陛下確實是英明神武,心胸寬廣,能海納百川”
當年,在湖廣的時候,郝搖旗通知明朝,李自成已經死於九宮山,因此被隆武帝賜名為永忠。
所以說,這個郝永忠對明朝的態度,向來比較友善。
同樣,經曆那個動蕩歲月的血腥沙場,他們更清楚,明朝文臣武將對忠貞營的打壓和排斥。
不對比是不知道,一旦對比起來的話,他們才知道朱雍槺的誠意。
朱皇帝不顧重臣的反對,主動下撥糧餉,入朝覲見,也可以帶上千的護衛,這些都是潑天的恩賜。
還有沿途的安排,如果沒有朱皇帝的特意指示,各州府肯定不會配合,輕者懶得搭理,重者驅逐趕走。
當然了,李來亨和袁宗第他們,也很懂事,每人隻帶了200護衛,沒有腦子發熱,帶上千人入滇。
都是沙場老武夫,心中明白的很,幾百人和上千人,沒什麼兩樣,真要動手的話,結果都是一個樣,全部圍殺。
“小老虎啊”
最後,看著李來亨還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老辣的袁宗第,再次站出來勸解道:
“既來之,則安之,咱們就等著召見吧”
“估計,也就是三天以內的事,很快的”
“還有啊”
“你想一想啊,咱們再怎麼不濟,也比尚可喜好吧”
“他是啥人啊?”
“20多年前,這個家夥就在關外,投降了滿清韃子”
“20多年間,從關外殺到關內,血腥殘暴,屠殺了多少明軍,虐殺了多少無辜百姓啊”
“即便是如此,英明神武的朱皇帝,還是收降了他,還有他的兵馬,甚至封了侯爺爵位”
“可見,如今的大明皇帝,確實是心胸寬闊,能海納百川啊”
“所以說,彆多想了,等著吧”
沒錯,這個老武夫,久經風雨的老匹夫,看的比誰都明白。
沒錯,可憐的尚可喜,頭頂冒綠光的綠帽王,綠巨人,又一次被人拎出來了,拿來做對比觀賞。
沒錯,這就是朱雍槺的英明之處,忍著吃粑粑屎的惡臭,也要把尚可喜,還有他的天助兵收下來。
好處太多了啊,兵馬錢糧,那都是現成免費的。
更重要的是,要給天下的綠營降兵降將,立了一個高大上的標杆,都投過來吧,朕可以既往不咎。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