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山皇宮,乾清宮,東暖閣內,朱皇帝的小範圍廷議,敘舊,還在繼續中。
“張尚書”
“朝廷打理的不錯,功不可沒”
“鄒尚書”
“貴州的掃尾大事,清理的不錯”
“程尚書”
“你也很不錯,新朝的諸項事宜,禮部費心了”
“龔尚書”
“戶部很不錯,今年的賦稅,朕很滿意”
“楊尚書”
“亂世用重典,刑部好樣的,敢作敢為”
暖閣內的中央,身穿金色甲胄的朱皇帝,撇下老叔公朱企鋘,慢慢走下去,逐個誇讚他的六部尚書們。
這就是他的留守朝廷,全部的留守核心啊。
朱雍槺帶著大軍,從2月份,一直乾仗到12月,整整10個月時間,留在永昌和昆明的時間,沒有超過1個月。
所以說,留守朝廷,最大的功臣是劉皇後,第二的是老叔公,第三的肯定是六部尚書了。
2月份的時候,永曆朝廷就崩盤了,整個朝廷的文臣武將,降了跑了不少,被殺的也不少。
但真正留下來的朝廷大員,都是真正的大明忠臣,從磨盤山之後,就跟著朱雍槺了。
當然了,在這種亂世裡,身為武夫皇帝的朱皇帝,肯定是優先接見、誇讚右側的武將,再回過頭來,敘舊文臣。
文臣不一樣啊,沒有兵權,動亂的源頭就沒了。
且朝廷的運轉,有一套標準的流程,他們這些六部重臣,隻要順著套路,安排下去就夠了。
所以說,在朱皇帝眼裡,這時候的武將,肯定比文臣重要,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安撫。
“咚咚咚”
“陛下威武”
“吾皇萬歲”
“大明萬年”
、、、
六部尚書,吏部尚書張佐宸,兵部尚書鄒簡臣,禮部尚書程源,戶部尚書龔彝,刑部尚書楊昌彥。
早就準備多時了,等朱皇帝嘴巴一停,立馬站出來,正經的跪地磕頭高呼,毫無拖泥帶水。
這些文臣都清楚,回朝的朱皇帝,竟然身穿甲胄議事,證明還是武將第一位啊。
同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盛世文臣,亂世武將,亙古不變的道理。
沒有強橫的武力,沒有武夫們的刀把子,他們這幫文臣,還不知道躲在那個角落裡,甚至是身死道滅。
當然了,這5個尚書裡麵,最失落的人,無疑就是兵部尚書鄒簡臣了。
時過境遷啊,做了劉世子嶽丈的他,早就預料到,會有這麼一天的,被朱皇帝冷落的時刻。
藩王和重臣聯姻,千古大忌啊,就是一般的正常人,也能想清楚其中意味,更何況精明英明的朱皇帝。
這不,回朝的第一天,深更半夜的,宮裡就傳出來消息,蜀王府的蜀王,沒了,以後就彆想了。
理由有千萬條,皇後為難了啊,什麼外戚乾政啊,什麼影響皇室嫡長子啊。
歸根結底,還是朱皇帝不爽啊了,影響朝廷的格局了,打破了朝廷的平衡狀態。
殺伐果斷,夠膽夠勇夠果決的朱皇帝,快刀斬亂麻,沒有絲毫的猶豫,先拿蜀王府開刀。
同樣,有點失落的人,還有另一個刑部尚書楊昌彥,也是朱皇帝的便宜老丈人。
刑部尚書,確實是沒什麼權勢啊,除了抓人,就砍人頭,沒啥技術含量。
沒辦法,身處亂世,一年時間裡,雲南又經曆了兩次大戰亂,流寇盜匪一大堆,亂世用重典啊。
不過呢,楊昌彥也算是知足了,做了六部尚書,弟弟楊昌業,也從岷王府出來了,就任舊港府的知府。
還有一點,楊昌彥的嫡女,小妖精楊萱,做了皇妃,又挺著一個大肚子,那才是家族的希望啊。
現在,他唯一擔心的,就是楊氏的下一代了。
弟弟楊昌業,混的倒是不錯,庶長子楊定,是朱皇帝的首席嫡係大將啊,戰功赫赫,將來肯定要封侯了。
楊昌業的嫡子楊睿,也是一個不成器的家夥,從小被培養成商人,注定要接班楊氏的生意。
楊昌彥的嫡子楊旭,就非常惡心了,高不成,低不就,讀書水平一般,隻是一個勉強的秀才啊,有點難搞了。
“蹬蹬蹬”
囉嗦了兩刻鐘,終於搞定了中華王朝的重臣和大將,朱雍槺把目光看向後麵,點了點頭,一步一步,沉穩的走下去。
這才是今天的主菜,四川東部,夔州府的文臣武將,正統的大明文臣武將。
今天,朱皇帝為啥穿甲胄啊,其實就是給他們,有點下馬威的意思,告訴他們,朕就是武夫皇帝。
“嗯”
朱皇帝的腳步停下,來到四川文臣監軍麵前,點了點頭,把目光看向最後一個,麵白無須的中年人。
中等身材,穿著普通,一身的素袍,背脊挺直,看上去有點勇武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