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
聽到這裡的兵部左侍郎龔銘,已經忍了很久了,看了看忠貞營方向,嘿嘿一笑,從容淡定的站出來。
這個家夥,再看了看上麵,發現朱皇帝正在安心品茶呢,好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頓時,老狐狸心中了然,朱皇帝不想參與討論,更不會在乎龔銘,插足朱企鋘的話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同時,這也是等同於,默認大西係找茬忠貞營,朱皇帝隻負責看戲,最後拍板定案。
“靖國公”
“在下龔銘,老夫想問一句”
“朝廷宗室成員,一個個在宗人府,禮部,州府衙門,都是有名有姓,有登記,有造冊”
“這些宗室,即便是流落在窮鄉僻壤,那也會第一時間,上門各州府縣衙,稟告登記”
“忠貞營十幾萬人,在夔東經營十幾年,水潑不進,繡針紮不透”
“有些事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朝廷既然開口了,肯定是掌握了確切的消息”
“隱匿不報,知情不奏,或有意窩藏朝廷宗室”
“嗬嗬”
大明朝廷,跟以往的朝代一樣,對待宗室管理非常嚴格。
很簡單,曆朝曆代,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西漢七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宣武門之變,靖難之役。
更直接的例子,就是紹武帝與永曆大帝,監國皇位之爭。
兩方人馬,就擺在廣東省,一個在廣州,一個在肇慶,相互攻伐,死傷無數,最後被李成棟偷了老家。
所以說,後世的王朝,都借鑒了前世王朝的崩潰經驗,對宗室管理,非常嚴格。
明朝宗室,剛開始有了兵權,甚至乾涉本地官府的民事大權,靖難皇帝朱棣成功上位後,直接全部廢除了。
還有,他們的請名製度,也是嚴格流程,包括王府代奏、宗人府審核、禮臣擬名、皇帝賜名等等,一個都彆想跑。
再有一點,大明的宗室,不能從事四業,士農工商,全部不能碰,所有的生計,來自朝廷地方衙門的俸祿。
所以說,即便是戰亂時期,有宗室流落他鄉,也要去當地的官府登記奏報,以便領取俸祿。
當然了,能不能領到俸祿,能不能活下去,那就另說了。
“老夫,還想問一句”
說到這裡的時候,老謀士龔銘臉色一正,目露寒光,掃視著袁宗第和前麵的李來亨,大聲質問道:
“忠貞營”
“到底想乾什麼?意欲何為?”
“大忠似偽?大偽似真?”
“忠貞營的將士,還是不是大明中華王朝的臣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夔州府,還是不是大明的國土?”
沒錯,老狐狸龔銘,一上來就開瓢開王炸,打算炮轟死忠貞營。
出身大西軍核心的龔銘,本來就不讚成,朱皇帝親自召見忠貞營的國公。
很簡單,大西軍跟闖王係,本來就是不對付,是生死對頭,差一點兵戎相見,火並吞並。
更何況,闖王係的國公,一旦在朝廷裡站穩腳跟,勢必會占據更多的核心位置,繼續爭鬥大西係。
所以說,龔銘對忠貞營的舉止言辭,非常的不滿,這時候還支支吾吾,藏匿起來打馬虎眼啊。
一句話,要做忠臣,那就趕緊上交,本不應該留在夔東的大明宗室。
要是藏匿不報不上交,那忠貞營所謂了忠,就是偽忠,統統都是假的,忠貞營有叛逆之心。
龔銘可不會慣著忠貞營,首鼠兩端,左右騎牆,東搖西擺。
“他娘的”
“胡說八道”
暴脾氣的老武夫郝永忠,猛將老炮筒一個,同樣是忍不了,直接站了出來,口吐芬芳,破口大罵。
雙目眥裂,毛發皆豎,粗壯的大鐵臂,遙指前麵的老陰比龔銘,氣勢洶洶的吼道:
“你一個酸腐書生,彆他娘的血口噴人”
“忠貞營,上下十幾萬人,在夔東十幾年,一直是老實本分,奉旨行事,從不做僭越之舉”
“何談非大明之臣,莫非王土”
彼之娘之的玩意,太欺負人了,血口噴人啊。
這要不是在朝堂上,老炮筒猛將郝永忠,早衝過去了,擰掉老陰比龔銘的狗腦袋。
明末混戰幾十年,那個大軍閥手裡,不留幾個明朝宗室,用於傍身留後路啊,大西軍也沒少乾。
更何況,剛剛袁宗第,也沒有矢口否認啊,隻是推脫了一下。
這個老陰比龔銘,太狠了啊,屎盆子拚命往忠貞營頭上扣,直接一棍子打死活埋的節奏。
說實在的,忠貞營一直躲在夔東,這要是想造反,或是降投靠韃子,更或是另立朝堂,也不會等到今時今日啊。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