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陛下”
“諸位同僚”
“以老臣的經驗”
“這個稅製,對田主而言,是重了一點”
“但是,朝廷當前的困難,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滿清都殺到跟前了,沒錢沒糧,就沒有軍隊”
“沒了軍隊,咱們的大明朝廷,現在都不知道在哪裡呢”
“至於,諸位在殿的同僚們,能不能站在這裡,也是個未知數”
皇極殿,站在最中央的龔彝,謹小慎微,老老實實,回答了朱皇帝的問話。
龔彝,大明的戶部尚書,也是雲南的大地主,更是朝廷的重臣之一。
所以,說到最後的時候,這個老狐狸龔彝,又開始左右搖擺了,實話實說,想兩邊不得罪。
如果,同意朝廷減稅,支持大部分重臣,地主的觀點。
那到了明年,朝廷的田賦,必然大幅度降低,甚至是腰斬。
到時候,軍隊肯定缺糧餉,朱皇帝肯定要發飆,龔彝也就跟著掉腦袋了。
如果,不同意朝廷減稅,不支持重臣和地主。
大明朝廷,繼續缽滿盆滿,朱皇帝肯定是開懷大笑。
但是,龔彝也要倒黴,失去了朝臣的支持,徹底淪為一個孤臣。
“哦”
龍座上的朱皇帝,聽完後,眉頭都沒抬一下,哦的一聲,繼續癱著臉。
心中大罵,這個龔彝,以前的鐵頭娃,現在的老狐狸,風吹兩邊倒啊。
但是,朱皇帝也拿他沒辦法,不能砍了啊。
很簡單,這個世道,是皇權和士大夫共享的天下。
砍了一個龔彝,還有千千萬萬個龔彝,都會聯合站起來,一起對抗大明皇權。
“鄔禦史”
“問題,既然是你提出來的,說說看吧”
“你們應該知道”
“朝廷的50萬大軍,是足糧足餉的”
“他們都是百戰雄獅,少一個子,都會抄刀子砍人”
半晌後,朱皇帝還是冷靜了下來,把這個問題,再次拋了回去。
很簡單,誰提出了問題,誰就得想出辦法,或說服朝廷的軍隊。
兩世為人的朱皇帝,當然知道,442的營莊製,確實是刮地皮。
但是,沒辦法,大西南那麼窮,不收那麼重的稅收,朝廷拿什麼養兵啊。
更何況,朱皇帝打算東征了,所有的擴軍,都是為了殺韃子,不容有失啊。
“咚咚咚”
“陛下聖明”
“陛下仁德”
“陛下,勤政愛民”
左都禦史鄔昌期,看到臉色不佳的皇帝,也不害怕,先磕了幾個響頭,再吹了幾句馬屁。
沒辦法,這個問題是他惹出來的,肯定要先磕頭請罪了。
“西漢初期,大儒陸賈,就勸過漢高祖皇帝”
“天下,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
“陛下的大軍,戰無不克,百戰百勝”
“但,治理天下,還是得靠天下的讀書人,士大夫,士紳豪族”
“賦稅太重的話,時間一長,就容易失去民心的支持”
“去年,滿清入侵大西南的時候”
“四川,貴州,前線的將士,是打了敗仗”
“還有各州府的官員,降的降,逃的逃”
“一潰千裡,毫無抵抗之力,未嘗沒有賦稅過重的因素”
“陛下仁慈,英明神武”
“老臣再次懇請陛下,降低田賦,以安天下田主之心”
說實在的,降田稅這個事情,可不是為了他自己,確實是為了朝廷。
永曆朝廷,大西軍的核心,為何前線一個大敗仗,整個大西南,就兵敗如山倒。
歸根結底,還是有一部分,是民心的問題,各州府縣的士紳,不支持大明朝廷。
這個年代,所謂的民心,是很難把握的,畢竟皇權不下鄉。
當初,大西軍入雲貴,橫掃土司和各路軍閥,一舉奠定根基。
但是,這幫強盜集團,頭子孫可望,為了足糧足餉,直接搞出了營莊製。
這玩意,可是跨世紀的田畝稅製啊,等同於後世的打土豪分田。
所以說,在明末清初的時代,這種做法,肯定會失去民心。
“嗬嗬”
“說話說全了呐”
“沒頭沒尾的,斷斷續續的”
“降田稅,降多少?怎麼個降?”
龍座上的朱皇帝,嗬嗬一笑,瞟了一眼鄔昌期,冷冷的丟出幾句話。
心中腹誹,說話說一半,雞雞短一半啊,這個老家夥,可能用不上雞仔了。
“呃”
這一下子,頭鐵的左都禦史鄔昌期,也有點頭皮發麻了。
左看右看,一個個低頭數螞蟻,孤立無援的他,呃了半天,鋼牙一咬,硬著頭皮,繼續回道:
“回稟陛下”
“老,,老臣,,認為”
“是不是,可恢複萬曆年間,朝廷的田畝和稅製”
“各州府的官員,彈劾的奏章裡,他們都打聽了不少”
“滿清韃子,用的就是這個稅製,參考萬年年間,大明會典”
“實在不行的,也可以加一點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