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
儲秀宮,西暖閣內,龍座上的朱皇帝,攥緊手中的大茶缸,目光冷冽,嗬嗬直笑。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太可笑了”
“阿迷州,普氏幾代人,全是犯上作亂,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寧州土司祿氏,奉聖旨王命,從征朝廷大軍,誅殺亂臣賊子,才是真正的忠臣誌士”
“普氏父子,不忠不孝,寡廉鮮恥的玩意,逆賊孽畜,還敢提殺父之仇?”
“嗬嗬”
“反叛朝廷,十惡不赦,該死該殺,人人得而誅之,滅十族都不為過”
沒錯,在朱皇帝眼裡,亂臣賊子,必須要除惡務儘。
像這種阿迷州土司普氏,水西土司安氏,反複無常,寡廉鮮恥,不忠不孝,人人得而誅之。
這也是朱皇帝,為何要興師動眾的原因,調撥六萬大軍,整頓雲貴川三省的土司土王八。
這幫土司,天高皇帝遠,世襲幾百上千年,鐵打的土司頭子,必須全部搞掉,以免後患無窮。
可以想象一下,大明王朝,除了開國的朱和尚,靖難皇帝朱棣,可以懾服大西南的土司。
到了正統年間的時候,大西南的土司土王八,就開始搞事了。
當年的麗川思氏土司,更是豪橫的沒邊,戰神朱祁鎮,派出十萬中央大軍,才搞定思氏土王八。
也正是這場大西南土司之戰,抽調過多的中央精兵,導致後來的土木堡戰役,無精兵可用,一敗塗地。
所以說,從大明王朝的中後期,大西南的土司兵亂,就沒有停止過,反反複複的搞事。
因此,朱雍槺的大明中華王朝,地處大西南,紮根雲滇核心,機遇太難得了。
必須趁著明軍強大,兵多將廣,戰鬥力爆棚的時候,把大西南的土司,統統捋一遍,以免繼續為禍後代。
“鄒郎中,繼續吧”
發泄一通後,朱皇帝深吸一口氣,慢慢平靜下來,對著下麵的鄒璠,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講解。
生氣也沒用啊,畢竟是萬曆、天啟和崇禎朝的事情,幾十年前啊,太久遠了。
如今,朱皇帝能做的,就是把這幫心存異心的土王八,連根拔起,犁庭掃穴,全部掃進曆史的垃圾堆。
“諾”
站在下麵低頭的鄒璠,根本不敢看朱皇帝的眼睛,聽到發話後,立馬躬身行禮,應了一聲諾。
他老子是鄒簡臣,是朱皇帝的第一任謀士,當然非常了解朱皇帝的秉性為人。
彆看這個朱皇帝,年僅20歲,那可是真正的武夫皇帝啊,手刃不少潰兵敗將,血腥殘暴的很。
“崇禎五年”
“阿迷州的普名聲父子,逼退朝廷的大軍後,更是驕橫無比”
“大年正月初一”
“他們父子兩人,親自帶著阿迷州的土司兵將,還有王弄土司,教化土司和八寨土司等扈從,圍了臨安府”
“圍攻半個月,臨安城危急,州府的官員,也是束手無策”
“這時,普名聲的部將何天衡,害怕普氏父子有異誌,於是暗中投誠朝廷,趁機突襲了阿迷州”
“得知消息後,前線的普名聲父子,隻能放下搖搖欲墜的臨安城,帶著部下返師阿迷州”
沒錯,逮到機會的普名聲父子,就發兵圍攻大明朝廷的臨安府。
道理很簡單,雲南的本地駐兵,不行了啊,戰鬥力太差了。
雲南巡撫派出的1.7萬大軍,氣勢洶洶,圍攻阿迷州,竟然一敗塗地。
布政使周士昌中彈身亡,隨征的13個參將,也陣亡了12個,其慘烈程度,可想而知了。
這個阿迷州土司,隨征黔國公,圍剿奢安之亂的時候。
不但升官發財了,還繳獲了大量的丁口和財物,更多的是兵械甲胄,不少的火器,戰鬥力更上一層樓啊。
所以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旦攻下州府,前途不可限量。
可惜,這一次,普氏父子,遇到了內部叛亂,老巢被偷襲了,功虧一簣。
“同年七月”
“普名聲父子,聞知祿洪在拱衛京師,寧州的土司精銳,也帶走了不少”
“同時,雲南本地的駐軍,又損失慘重,無力乾涉土司動亂”
“於是,他們父子兩人,再次發重兵,兵圍寧州土司府,誓言要報當年的殺父之仇”
“當時的寧州土司官,是祿洪的三弟,代為土知州,兵少將寡,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
“不出意外,一個月後”
“普名聲父子的土司兵,攻破了寧州土司城,在城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罄竹難書”
“此戰過後,祿洪將軍的嫡母,兩個小妾和幼子,兩個幼弟,全部被普名聲父子擄走了”
乘其病要其命,世襲的阿迷州土司,反複無常,更會抓住機會。
萬曆年間,祿洪的老子祿厚,帶著寧州土司兵,乾掉了普名聲的老子普維藩,爺爺普者輅。
如今,雲南本地的駐軍,戰鬥力不行了,連土司都打不過。
寧州土司城,祿洪的精銳兵馬,又遠在大明的京都,拱衛朝廷,天高皇帝遠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