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尚書,朝廷的米糧存量,如今有多少?”
說到米糧的繳獲,朱皇帝倒是興致勃勃,看向老尚書龔彝,隨口問了問。
沒錯的,馬上很快就要東征北伐了,大西南沒有產糧的好地方,朝廷的米糧,一直是老大難問題。
是啊,打下這個占城國,金銀收獲是一般般,但米糧確實不錯啊,足足有兩百萬多萬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要知道,整個雲南省,去年的賦稅收入,也就是160多萬石。
可憐的很啊,即便是朱皇帝,學習大西軍的營莊製,絞儘腦汁,下死力氣刮地皮,也就是這麼一點點。
“吾皇萬歲”
“陛下聖明,威武”
老成穩重的龔彝,聽到這個問話後,立馬變的雙眼清澈,信心十足,高呼皇帝威武聖明。
“老臣最近啊,也是一直頭疼,朝廷的米糧存量”
“年底的時候,戶部的倉庫存量,僅有200餘萬石”
“這個年關,朝廷的軍隊,發放了兩個月的月餉,一個月的賞賜”
“再加上朝廷勳貴,百官的俸祿和賞賜,一波操作下來,最後僅僅剩下130萬石”
“如果沒有這一批的繳獲,戶部可能要找人,去中南半島,開始大采購了”
沒錯的,龔彝是個老資曆戶部了,一直就在頭疼米糧的問題。
去年,即便是在緬甸,繳獲了幾百萬的米糧,算是狠狠地吃了一大口,大明滿血複活。
但是,這也經不住,大明朱皇帝的騷操作,一頓操作猛如虎,擴軍收編一大堆。
這不,軍隊的數量,直接乾到了30多萬,一個月的米糧消耗和月糧,就要21萬石左右。
再加上年底年關,到處都要賞賜,朝廷軍隊,功勳勳貴,宗室和百官,都是要過年的啊。
一波操作下來,直接把200多萬存糧,乾到了130萬石,僅僅夠半年的米糧開支。
好在,朝廷打下了占城府,確實是風水寶地,金銀不咋地,米糧卻是豪橫啊,200多萬石。
所以說,上麵的朱皇帝,確實是英明神武,搞錢搞糧餉,是一把好手啊。
當然了,老辣的龔彝,還少說了20萬石收獲,是安南阮氏的進貢,已經入了倉庫。
“好好好”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啊”
“鄰居屯糧朕屯槍,東南亞就是朕的糧倉啊”
龍座上的朱皇帝,聽到這裡,往龍椅上一攤,臉色一陣的輕鬆,環顧下麵的群臣,喃喃之語中。
是啊,大西南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卻是不產糧啊,這個是死穴。
好在,旁邊就是中南半島,亂世來臨,鄰居屯糧我屯槍,鄰居就是我糧倉啊。
“咳咳”
自嗨了一會,豪橫的朱皇帝,重重的咳了一聲,挺直自己的腰杆子,雙目聚光,大聲的說道:
“黃金白銀”
“黃金11萬兩,全部運回來,放進戶部的倉庫”
“白銀252萬兩,留20萬兩,給前線的將士分了,作為此戰的賞賜”
“具體的名單,由兵部和五軍都督府,根據前線的戰報,核實擬定以後,再全部發放下去”
“記住了”
“還是老規矩,一部分發放前線的將士,一部分發放後方的家屬”
“那個王八蛋,要是敢伸手,朕的錦衣衛和東廠,可不是瞎子聾子”
“一旦逮到了,就是抄家滅口了,絕不姑息,殺一儆百”
是的,朱皇帝起兵以來,最是看重軍隊和錢糧問題。
亂世嘛,一切以實力為尊,刀把子出王朝,錢糧和軍隊最重要。
足糧足餉,才能保證軍隊的戰鬥力,打贏了就會有戰功,有了戰功,就得好好賞賜。
上一次的大犒賞,還是在緬甸阿瓦城,還有淮國公打下阿拉乾的時候,兩次大犒賞,耗費了130萬兩。
這一次,出兵占城國,總計1.8萬人,賞賜20萬兩,平均每個人10兩左右,不過分的。
當然了,都是老規矩,一部分發給前線的將士,一部分發給後方家屬,
沒辦法,古代軍隊打仗,就是如此,前線的老武夫,大部分的錢財,都用在吃喝嫖賭睡。
後方的家屬,都是餓的前心貼後背,嗷嗷待哺,朱皇帝肯定是不允許的。
“再留32萬兩”
“給新籌建的占城府,用於新府縣的日常開支,恢複當地的民生,招募兩廣的衙役和皂班”
“剩下的200萬兩,再全部運回來,存到戶部的倉庫”
“龔尚書,王侍郎”
“怎麼樣?這個安排滿意嗎?”
說完後,大方的朱皇帝,一臉的淡然,看著白發蒼蒼的龔彝,調侃似的問了一句。
沒錯,現在的朱皇帝,手裡也有近千萬的內帑,沒必要跟戶部搶銀子。
同樣,這個新的占城府,被一群老武夫,一路砍過去,捋了一遍,肯定都快變成廢墟了。
沒辦法,身為大明皇帝,肯定不能視而不見,得留下一部分銀兩,用於戰後的修複和安頓。
反正,朱皇帝心裡也有數,戶部有錢的,存銀不少於千萬兩。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