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保寧府,府衙大堂內,文官大佬重將雲集。
“咳咳”
主位上的老頭子,川楚總督文安之,輕咳兩聲。
臉色一正,表情一凝,強打起精神,環顧大堂的眾人,點了點頭,緩緩開口說道:
“德安侯”
“你們那邊的人馬,到了哪裡?”
沒錯的,大明王朝,在四川,有兩路大軍。
成都府,有一路大軍,兵力大概1.2萬左右。
主將是德安侯狄三品,吏部左侍郎方獻廷,成都總兵劉耀,總兵朱龍海和陳萬保。
這一路大軍,主要的對手,就是潼川府和保寧府的清軍,川陝總督李國英,兵力大概1.3萬左右。
另外一路明軍,就是總督文安之,親自統領的大軍,兵力大概也是1.2萬人左右。
四川巡撫蔣尚鷹,參軍郭都賢,大將楊定和劉鼐,二炮司包傑勳,涪侯舊部陳應洪。
這一路的兵馬,一直在重慶府北麵,對峙順慶府的清軍,滿清的四川巡撫高民瞻。
這個高民瞻,就比較倒黴了,忠州之戰失敗了,重慶之戰慘敗,兩戰喪師兩萬多,隻能苟在順慶府。
同樣,文安之的明軍,也是比較複雜的,前前後後,調整了好幾次。
大將楊定,劉鼐和包傑勳,本來是成都那邊的,後來抽調下來,參與圍攻貴陽城。
戰役過後,朱皇帝又下令,把他們調撥給文安之,增強火器支援,用於攻占重慶府。
重慶之戰後,朱皇帝又下令,整編忠貞營,川東的戰將,也調走了一大堆。
其中一部分忠貞營,調往了緬甸,也有幾個營,調往了荊州,剩下的一部分人,又留在夔東,繼續完成整編大事。
於是乎,重慶之戰後,文安之的兵馬,直接少了一大半,根本無力攻打川北的清軍,隻能繼續對峙著。
一句話,四川的明清兩軍,都是有心無力,大戰打不起,小戰沒意思,就這麼僵持著。
“蹬蹬蹬、、”
頂盔摜甲的老武夫,德安侯狄三品,昂首挺胸的站出來,目光如炬,黑臉剛毅,抱拳行禮,大聲回道:
“回稟文總督”
“末將麾下的大將陳湯,親率1500精銳,作為我軍的先鋒軍”
“他這一路大軍,沿著金牛道,綿竹,梓潼縣,劍閣,昭化,廣元,追擊滿清殘敵”
“最後的目標,就是邊境的朝天關,七盤關”
“總兵陳萬保將軍,也帶著他的3千精銳,緊隨其後,以防不測,隨時準備增援”
“末將吩咐了他們,方侍郎也是這個意思”
“步步為營,小心謹慎為上,多派出一些探哨,以免中了清狗子的埋伏”
“一旦遇到了麻煩,能退則退,退下不來,就堅守待援,絕不可輕率浪戰”
“剩下的七千多大軍,有的到了城外,有的也進入了西麵的南津關”
“末將估計,天黑以前,所有的兵馬,就能達到城外,彙合大軍”
沒錯,這個老武夫,現在意氣風發啊,氣勢十足。
不得了啊,他可是成都方麵軍的主將啊,很受朱皇帝器重的大將自己認為的)。
沒錯,四川方麵的幾個軍頭,這個狄三品,算是投的比較早。
去年9月的時候,成都方麵軍的主帥沐天波,接到緬甸來的聖旨,要求抽調兵馬南下,圍攻貴陽城。
這個猴精的狄三品,就背著其他軍頭,獨自找到沐天波。
把自己的嫡子狄從仁,塞入南下的大軍裡麵,還配了五百親兵,幾個親信家將。
其目的,就是為了給嫡子鋪路,去見一見朱皇帝。
果不其然,龍顏大悅的朱皇帝,在貴陽城外,直接撥出3千土司丁壯,交給狄從仁,從此做了大將。
後來,沐天波被召回去以後,朱皇帝又把成都方麵的主將位置,交給了狄三品。
要知道,他旁邊就有一個,吏部左侍郎方獻廷啊,這也是朱皇帝派到四川的。
其實呢,朱皇帝壓根沒見過狄三品,之所以選擇他,還是無人可用啊。
這算是,矮個子裡,挑高個子,將就著用吧。
畢竟,他的嫡子狄從仁,在朱皇帝手裡捏著,方獻廷又是降臣出身,其他的人,腳步太慢了。
川北,漢中,邊境關隘關城圖
“嗯”
聽完狄三品彙報的文安之,眼眸一凝,低頭瞟了一眼川北地圖,心中了然,重重的點了點頭。
沒辦法啊,今年的他,已經68歲了,白發蒼蒼,老態龍鐘啊。
可以說,這個文總督,是整個大明王朝,僅存的幾個老臣碩果之一。
說實在的,去年的一場大病,差點要了他的老命,記憶力嚴重衰退啊。
“德安侯,安排的很妥帖”
“朝天關,七盤關,是要塞關城”
“隻要拿下了,崇山峻嶺,大巴山,漢中的清狗子,就彆想衝下來”
“這個李國英,也是一個老武夫,沙場幾十年,經驗豐富老道”
“又是精銳未失,實力猶存,還有兩萬多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