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府,城北的某一處宅院裡,寬敞的床榻上。
“嗯”
“盧美人,乾的不錯”
“功不可沒,是朝廷的大功臣呐”
“也不枉朕,疼愛你一番,賞識潮州盧氏”
床榻上的朱皇帝,手握高聳雪白,看著自信滿滿,漂亮能乾的盧掌櫃,又揉又捏,誇讚不已。
僅僅半年時間不到,就把廣東十三行,就發展到這種規模,也算是功勞不小,女中豪傑了。
當然了,廣東省,海貿聖地,本就是有不少海船,甚至是比福建還多。
十三行的手段,還是以整合為主,造船為輔,才能快速發展如此規模。
“利潤,七八十萬兩”
“少是少了點,將就著用吧”
“反正,事先說好的,前幾年,股東是沒有分紅的”
“商行的首要任務,是擴大規模,壟斷南海的航線”
“但是,水師的分紅,卻是不能少一分一毫”
“倘若沒有水師的保駕護航,你們的生意,是做不下去的,寸步難行”
懷抱溫香暖玉,半眯著眼的朱皇帝,就這麼一邊享受著美人,一邊開口點評指點。
是的,鼎足大西南的朱皇帝,已經不是當初的岷王殿下,眼裡不能僅有錢財了。
要說賺錢方麵,雲滇商行的能力,獨占滇緬絲綢商路,就不比廣東十三家差。
但是,廣東十三家,有一點,是大明王朝的核心,那就是海貿航線,商行的船隊。
所以說,利潤多少,朱皇帝是不會在意,至少前幾年,肯定不會分紅的。
唯一的重點,那就是水師的分紅,必須給到位。
沒錯的,水師有朝廷的糧餉,商行的分紅,隻是一種激勵措施,等同於後世的績效獎金。
“船隊規模”
“1800多艘,大小商船”
“不夠啊,太少了,遠遠不夠的”
“即便是兩千搜,也就是10萬左右的運力,甚至是更少”
“你要知道”
“行軍打仗,不單單是兵將”
“還有後勤糧草糧餉,兵械甲胄,火器火炮,戰馬馱馬,甚至是戰車,一樣都不能少”
“你記住了”
“未來幾個月,朕不管你們商行,無論是去造船,購買二手船,還是去偷船搶船”
“都必須搞到2500艘,3千艘,甚至是4千艘,反正是,越多越好的”
是的,宵衣旰食,勵精圖治的朱皇帝,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睡尚盧氏,就是為了船隊運力啊。
之前,沒看到張蒼水的奏章,朱皇帝和重臣們,對水師北伐南京,還是持有樂觀的態度。
但是,經過昨天的研究奏章,他們才發現,問題一大堆啊,都是致命的玩意。
首先,他們這幫人,對大江南的清軍總兵力,嚴重低估了,至少多了5萬左右。
即便是,江南的清軍,抽調了不少綠營兵,西進湖廣,增援老狗洪承疇。
但是,整個大江南,幾個省,也有十幾萬的綠營兵,怎麼抽,也就是幾萬的規模而已。
其次,就是海上北伐大江南,水師船隊的問題。
之前,大西南的重臣們,都是一群旱鴨子,對外海水師,研究太少了。
尤其是兵部幾個大佬,他們都是以鄭氏北伐為基礎,核算水師的規模。
去年,鄭氏北伐江南,出發的時候,整個船隊的規模,10萬人上下,其中軍隊六七萬。
鄭氏的船隊,普通的戰船和商船,都比較大,至少比廣東的水師戰船大。
大部分的海船,都是1千料以上,有一些戰艦,甚至達到了3000多料970噸)。
其搭載能力,那就更不得了,少一點的五六十人,大一點的,上百兵將,甚至兩百多人。
所以說,兵部大佬的核算,鄭氏北伐的船隊規模,大概在3千艘左右,兵將家屬後勤,總人數10萬左右。
但是,他們看了張蒼水的奏章,關於北伐的詳細資料後,才發現了很大的問題。
鄭氏北伐,出發的總兵力,加上後勤家屬,就達到了12萬左右。
船隊的規模,那就更恐怖了,其中戰船,就有2千多艘。
再加上一些運輸船,商船,運糧船等等,也有2千多艘,總數量達到了4500艘以上。
所以說,打算出兵15萬左右,走水路北伐南京的大明朝廷,瞬間就抓麻了,船隊運力不足啊。
於是乎,昨天晚上的禦前會議,兵部的幾個大佬,即便是深夜了,還是想繼續討論下去。
迫不得已,腦汁耗儘的朱皇帝,隻能趕人了,讓他們自己回去想辦法了。
是的,朝廷的八個水師營,還有一大堆的造船廠,水師戰船和運兵船,得靠兵部和戶部去想辦法。
當然了,朱皇帝也沒有閒著,開會到半夜,累個半死,也是在想辦法。
這不,就找到了美少婦盧櫻,讓她的廣東十三家,想辦法去搞船,商船後勤船隻。
反正,在朱皇帝的眼裡,整個廣東的船隻,不可能比福建少,5千艘以上,一點問題都沒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