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萬壽宮,乾清宮,西暖閣。
站在中間的老尚書龔彝,再次麵對朱皇帝的疑問質問,臉上從容淡定了不少。
“回稟陛下”
“確實是有一萬萬、、”
“不,是一億五千萬,甚至是兩億人口”
、、、
越說越順口,這個老匹夫,很快就把一億,兩億,說的熟悉順通。
沒錯的,說到人口丁口這問題,老戶部龔彝,確實是有這個自信心。
作為一個老戶部,掌管全國的米糧賦稅,丁口人口,那才是核心的東西啊。
“本朝初期”
“太祖成祖年間,全國統計的人口,就達到了六千萬”
“時至萬曆年間,已經是260多年了,十幾代人”
“期間,全國範圍內,沒有大規模的天災人禍,更沒有禍及全國的大戰亂”
“正常情況下,翻一番,或是兩番,那都是很正常的”
“更何況,有一點”
“萬曆初期的時候,紅毛鬼的土豆,番薯,玉米等等,一係列的農作物,引入中土中原”
“這些都是高產量,耐抗旱的,旱地高原,丘陵山地,都能栽種,收成也不錯”
“這就有點像宋朝,北宋時期”
“那時候的朝廷,引進了占城稻,老百姓的米糧產量,增加了不少,丁口自然就多了”
“當然了”
“到了天啟年間,就是因為陝西,陝甘寧諸省,出現了大範圍的乾旱,天災人禍”
“才導致老百姓的米糧產出,出現了大問題”
“以至於,後來有太多的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進而鋌而走險,出現大規模的民亂兵亂”
、、、
講解完,說到這裡,龔彝還特意看向右側,瞟了一眼五軍的老武夫。
尚可喜,皮熊,王光興,陳建等等,幾個老匹夫殺胚。
沒錯的,他們有些人,當年就是因為吃不飽,穿不暖,活不下,才走上反叛之路。
大明王朝,從開國到萬曆年間,已經經曆了260年。
開國之初,就有6千萬人,經過十幾代人的發展。
天黑入夜,缺少娛樂活動的老百姓,唯有拚命生孩子,肯定早就超過了一億人口。
尤其是到了後期,歐洲人來到亞洲,帶來了一些高產出的農作物,這些都是人口快速增長的基礎要素。
當然了,就是因為整個中原,有了那麼多的人口,也就釀成了大禍。
一旦出現了,大規模的天災人禍。
那問題就嚴重了,封建王朝,沒有足夠的存糧,肯定要餓死人了。
且,不是小範圍,是幾個省一起出問題,幾百萬,上千萬的老百姓,全部吃不飽,餓死人的情況下。
不出意外的,肯定是爆發民亂,走上反叛的道路,就像王光興,袁宗第,郝永忠,這些個老匹夫。
“嗯”
“龔尚書,辛苦了”
“說的好,說的有道理”
聽到這裡的時候,站在上麵的朱皇帝,又一屁股坐了下去。
重重的點了點頭,誇讚了龔彝幾句,總算是聽懂了啊,有理有據。
“他媽的”
“原來如此”
“兩三百年,翻兩倍”
“老百姓,黑燈瞎火,隻能生孩子了”
“占城稻,土豆,番薯,玉米”
“歐洲紅毛鬼,南美洲,非洲,亞洲,全是紅毛鬼啊”
“是的,有了紅毛鬼,海貿交易,自然就有了這些農作物”
“朱以海,番薯王”
“嗨”
“他媽的,怎麼把他忘了,這個番薯王啊”
“這就難怪了,難怪要出事”
“封建王朝,一個農業國”
“竟然養活了一兩億人,不出問題,才是大問題”
“存糧都沒多少,有個蛋的抗風險能力啊”
、、、
終於想通了,其中關節,癱坐在龍座上的朱皇帝,又一次,進入了自言自語模式。
是的,大明王朝,兩三百年,翻番也是正常的啊。
尤其是在古代,普通老百姓,黑燈瞎火,沒有手機電腦,除了打水井,生孩子,無事可做啊。
更何況,進入了大航海時代,歐洲紅毛鬼,也會把土豆番薯,帶到大明的地界啊。
這玩意,就跟宋朝的時候,引進占城稻一樣,革命性的農作物,可以養活太多人了。
所以說,萬曆年間,天啟初期,天下還沒有大亂之前。
天時地利環境,再加上高產值農作物,全部湊到一起了,人口也就進入了爆發期。
同樣,也正是因為人口的大爆發,再加上後麵的天災,缺少抗風險能力的封建王朝,一下子也就崩了。
要知道,後世的東大,每年都是玩命進口米糧,也是到了21世紀,才徹底解決溫飽問題。
“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