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右侍郎黃宗羲,也辭官歸隱,做了教書匠,四處開講傳授學識”
“但暗中支持義軍,募集錢糧,傳遞江南的韃子情報”
“其他的十九個重臣,都在8年時間裡,全部殉國殉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部分,都是死在滿清韃子手裡,或是死於義軍內訌火並,不得善終”
“首輔,張國維大人,兵敗投池而死”
“次輔,熊汝霖大人,被軍頭鄭彩所殺”
“大學士,錢肅樂大人,憂心鄭彩專權跋扈,國勢日下,最後憂憤而死”
“大學士,沈宸荃大人,兵敗舟山,慘死軍中內訌”
、、、
說著說著,這個老杆子盧老頭,迷離的眼睛,已經開始發紅了。
趕緊低下頭,不想讓朱皇帝看見,更不想讓後麵的人,看笑話啊。
是的,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啊。
江浙義軍,抗清殺韃子,搞了十幾年,彆說是軍中將校了。
就是魯王的朝廷中央,內閣輔臣,六部重臣,都快要死絕了。
所以說,整個江浙義軍,從一開始到最後,都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是真正的死傷慘重啊。
“哎”
看著低頭數螞蟻的盧老頭,朱皇帝也不忍直視,轉過頭看向風景,深歎一口氣啊。
“是啊”
“慘烈啊”
“抗清十幾載,死傷無數”
“都是好臣子,朱明皇室的忠貞之士”
“可惜了”
“哎”
、、、
就立場而言,他是大明皇帝,對幾個大明前朝,也是五味雜陳吧。
弘光王朝,隆武王朝,魯王監國,紹武政權,永曆王朝,十幾年時間,搞出了五個大明王朝。
是的,這些都是失敗的王朝,勝少敗多,死傷慘重,被韃子滿世界追殺。
但是,無可否認的事實,這裡麵有大量的忠貞之士,飽含無數人的血漿和冤魂。
所以說,作為了一個華夏人,朱皇帝得尊重這些王朝,曾經死難得漢人忠臣。
“當年”
“在隆武帝的朝廷,老臣有幸做了兵部尚書”
“也正是因為,此等緣故,老臣沒做魯王監國的重臣”
“同樣,韃子也沒得惦記,老臣才能幸免於難”
半響後,看著朱皇帝不再言語,老辣穩重的盧若騰,也穩定了情緒,開始繼續講解了。
沒錯的,他也要說清楚一點,很重要的一點。
當年,他是隆武王朝的兵部尚書,並不是魯王監國的重臣。
隻是,後來兵敗了,依附在江浙而已,並不算真正的魯王政權核心。
否則的話,現在的江浙義軍,為首的頭領,就該他盧若騰了。
“魯王去位監國後”
“老臣,吏部郎中沈佺期,吏部主事葉翼雲”
“光祿寺少卿王忠孝,兵科給事中辜朝薦,等一眾朝廷文臣”
“擔心魯王殿下,在福建的安危,也隻能跟著南下”
“左僉都禦史徐孚遠,則是留在延平王的軍中,遊蕩在福建和江浙之間,作為居中聯絡人”
“舊港侯,文武雙全,德高望重,則是帶著少量義軍,一直堅守在舟山群島,不離不棄,堅守抗清”
“同樣,老臣到了福建,也沒有入廈門或是金門”
“而是繼續南下,追隨銅山的忠匡伯,張進將軍,為他出謀劃策”
“所以說,魯王殿下身邊,也就是沈佺期,葉翼雲,王忠孝,辜朝薦,四個文臣佐吏”
“當然了”
“他們都是正統的讀書人,大明的忠臣能臣”
“陛下若有召命,必星夜兼程,前來效死效命”
“再有一點”
“去年,陛下威武,攻打廣州城的時候”
“老臣和忠匡伯,本就想渡海南下,投效陛下禦前,聽從陛下的號令”
“但是,礙於延平王的親信將校,掌控了大量的錢糧,兵械,海船水手等等、、、”
、、、
劈裡啪啦一大堆,說到這裡,老辣穩重的盧老頭,就不再言語了。
低頭彎腰,等候朱皇帝的問話,或是開口谘詢。
當然了,陳述的最後,老辣的盧老頭,還把去年的廣州之戰,單獨說出來了。
銅山島,也就是後世的東山島,就在潮州府隔壁,距離廣州很近的。
這是要告訴朱皇帝,他和忠匡伯,都想南下投朱皇帝,隻是礙於鄭氏的監控,無法成行。
這就是老家夥的厲害之處,僅僅的幾句話。
就把魯王政權,大致的情況,跟福建鄭氏的關係,捋的差不多清楚了。
同時,也把自己單獨拎出來,表明自己,還有江南人的政治態度。
當年,魯王監國政權崩潰,去了監國的名號。
同樣,魯王政權,也差不多崩塌了,一去不複返。
是的,魯王南下的時候,有不少文臣武將,跟著南下福建了。
但是,也有不少人,留在了大江南,繼續抗清殺韃子。
即便是跟著南下的人,也很少參與鄭氏集團,不是鄭氏集團的核心。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