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昆明,五華山,皇宮大內,養心殿。
“哈哈哈”
大明鐵杆忠臣,總督郭之奇,連城璧說完了,立場也表達完畢。
龍座上的朱皇帝,也樂了,開懷大笑,眼睛裡儘是滿意豪爽之色。
公道自在人心,民族大義麵前,人間清醒的人,還是有不少的。
沒看到嘛,剛剛站出來的那幫西南人,已經低頭不說話了,眼神很清澈啊。
“好好好”
“連總督,說得好”
“起來吧,地上涼,對您老身體不好啊”
、、、
擺了擺手,示意地上的連總督,起來吧,彆再跪著了,小心地上著涼呢。
再轉過頭,看著左側的兵部,三個一言不發的大佬。
信心百倍的朱皇帝,心頭更是滿意了,點頭感慨道:
“鄒尚書”
“龔侍郎,金侍郎”
“你們聽到了吧”
“你們幾個智謀之士,都想到一塊去了啊”
“當真是,英雄所見略同,不謀而合啊”
、、、
兵部一把手鄒簡臣,腦子很清醒,立馬站出來恭維說道:
“陛下謬讚了”
“是陛下英明神武,也是連總督說的好”
兵部二把手龔銘,緊隨其後,也謙虛的回道:
“陛下聖明”
“陛下說的對,連總督說的也對”
兵部三把手金光,也不敢端著,想了一下,也拱手回應道:
“陛下英武聖明”
“連總督,老成謀國,說的非常好”
“不過,老臣認為,福建暫時不要打,空耗時間兵力”
“要打的話,就直接打大江南,直擊韃子心腹要害”
“隻要打下了大江南,福建的韃子,就是甕中之鱉,不戰自潰”
、、、
說罷,金光點到即止,沒有繼續說下去了,拱手回到隊列。
是啊,他們幾個,都反複商議了幾次,也爭吵了幾次,朱皇帝就在身邊。
剛開始,龔銘的意見,是主力東出湖廣,其他的分兵作戰,用於牽製清軍。
金光的意見,則是跟連城璧差不多,走水路,直接北伐大江南。
鄒簡臣的意見,也變了不少,不再堅持走四川了。
最後,三個兵部大佬,稟明朱皇帝後,協商一致,主力走水路,分兵乾湖廣和江西。
這一點,其實跟連城璧說的,差不多啊。
同時,這一點戰略,也是借鑒延平王的北伐戰略。
所以說,不得不說,無論是那個年代,真正的智謀之士,胸有城府,戰略都是差不多的。
畢竟,這個年代,南海,廣東,福建,倭島,浙江,南直隸,航線已經很成熟了。
非但如此,明朝末年的時候,兩淮到天津的航線,也正式開發出來了。
十幾年來,江浙義軍,福建廈門鄭氏。
他們都曾經嘗試過,水師戰船,從大江南出發,進入黃海,渤海,直接登陸山東或是天津。
但是,最後,這兩個勢力,都放棄了這個戰略。
道理很簡單,他們在江南都打不贏,跑到北方,簡直是找死啊。
“咳咳咳”
沉思了一會,心中早有定略的朱皇帝,又輕咳兩聲。
環顧左右兩側,看向剩餘的幾個重臣大將,點頭繼續問道:
“還有誰”
“有什麼意見,看法,現在都可以提出來”
其實,站在這裡的一眾重臣大將,30多號人。
真正有資格,能站出來發表意見的人,確實是不多的。
軍方扛把子,李定國和李來亨,他們已經跪地高呼,支持朱皇帝發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