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山,皇宮大內,養心殿。
大殿中央,戶部右侍郎王夫之,這個響徹天下的大牛人,停下了嘴巴子,講解暫告一段落。
霸氣專橫的朱皇帝,癱坐在龍椅上,淡定自若的喝著老參茶,眼皮子都不抬一下。
但是,左右兩側的文臣武將,就不淡定了,一個個傻眼了,驚悚到了。
“嘶嘶嘶”
“咕嚕、啊哈、、”
“吞金獸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打仗就是打後勤,誠不欺人啊”
“白銀162萬,再加上米糧穀物乾草,那就是300多萬兩啊”
“朝廷三成的年賦稅,一仗下來,就這麼乾沒了”
、、、
這幫大明王朝的重臣大將,還是忍不住的,左顧右盼,嘀嘀咕咕,麵麵相覷了。
尤其是左邊的文臣係列,一個個驚悚驚恐,自言自語,心底裡也在核算錢糧消耗。
沒錯的,他們這幫重臣,基本上都是進士出身。
即便不是進士,也是舉人,也有進士之才華,經曆經驗豐富的很。
隨便算一算,就能大致算出來,王夫之給出的錢糧核算數據。
太恐怖了啊,僅僅12萬兵馬,打三個月的錢糧,就需要近300萬的消耗。
這他媽的,要是打上一年,大明王朝就直接破產了。
要知道,永曆王朝的賦稅,巔峰時期,也就900多萬兩,沒有超過1千萬兩。
當然了,他們也很清楚,現在的中華王朝,很能賺錢存糧草,賦稅都直接翻番了。
但是,那也經不住這麼糟蹋啊,這他媽的,如此消耗,以後還過不過了。
當然了,他們也不敢站出來反對,或是提出質疑。
因為,他們清楚一點,朱皇帝的20萬遠征大軍,才是真正的吞金獸。
半晌後,眼看著,左右兩側的一眾大佬,嘀嘀咕咕的,就是沒人站出來說話。
於是,穩重的王侍郎,也就不管了,繼續開口講解:
“接下來”
“就是陛下的北伐大軍,這才是重中之重”
“精兵12.5萬,新兵3萬,丁壯扈從,船員水手,其他隨從算2.5萬,總計數18萬”
“還是按照3個月備糧,征戰在外,3倍的消耗計數”
“總計數量,將士消耗81萬石米糧,戰馬消耗64.8萬石穀物,210.6萬束草”
“還有,就是餉銀了”
“戶部這邊,也是以每個月,每個將士1.5兩計數”
“如此算下來,18萬大軍,3個月的糧餉,就是243萬兩”
“當然了,陛下的北伐大軍,是沒有18萬”
“但考慮到,是陛下禦駕親征,情況會比較複雜”
“一旦陛下的龍旗,出現在大江南,肯定會有不少義士,臨陣投誠”
“所以說,這部分的餉銀,肯定要多備份一些”
“如此下來,陛下的北伐大軍糧餉”
“就是白銀243萬兩,米糧81萬石,穀物64.8萬石,乾草210.6萬束”
“再加上,其他的四路大軍”
“此次的東征北伐,需要的總糧餉”
“就是白銀405萬兩,米糧135萬石,穀物108萬石,乾草351萬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