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夏兩島,周邊海域,日頭正高,酣戰死戰正當時。
明鄭軍團,福建清軍,大幾萬精銳之師,四個大方向,徹底打瘋了,殺瘋了。
圍頭灣海域,圍頭灣裡麵。
明鄭主將,輔明侯林察,前後投入了三波水師,總計五個鎮,六千多兵將,算是投入了全部身家。
福建清軍,總督李率泰,前後也投入了三波水師,總兵力接近七千,超過了一半的兵力。
明鄭這邊,船堅炮利,尤其是林察的水師左軍,戰鬥力最強,投入的最晚,是生力軍。
清軍這邊,主力是閩浙水師聯軍,大部分都是新戰船,火力也不差,人數也占據一點點優勢。
不過,交戰的時間越長,林察這邊的優勢就越大,已經開始把海灣裡的清軍,殺的節節敗退。
圍頭灣外海海域。
明鄭這邊,是建平侯鄭泰派遣的的三個鎮,總兵力三千多兵將。
這三個鎮,先是在料羅灣,擊敗了清將戴亮的小艦隊。
之後,再沿著大金門的外海北上,追擊戴亮的敗軍,來到了圍頭灣外海。
迫不得已,驚恐萬分的總督李率泰,隻能搏命了。
立即下令,新任的福建提督常進功,帶著3千水師,去攔截抵擋,突擊上來的鄭軍水師。
這個小戰場,常進功的水師,彙合了戴亮的殘部後,在兵力上,明顯占據一些優勢。
不過,這時候,李總督手裡的督標營,也就剩下1500人。
這個老賊頭,老奸巨猾,再也不敢動了。
他要留一點點兵力,用於保命跑路,即便是圍頭灣裡麵,處在明顯的頹勢。
海門島海域。
清軍這邊,主將是海澄公黃悟,前後投入了兩波水師,總計五千兵將。
第一波,是參將鄭純,遊擊蘇亮,投入兩千兵力。
第二波,是副將蘇明,遊擊鄭元愷,這一波更狠,直接投入了三千。
最後,老賊頭手裡,也就是剩下一千多精銳本部,怎麼也舍不得投入了,他頁要留些底牌。
明鄭這邊,就比較慘了。
第一波投入三個鎮,閩安侯周瑞,寧遠將軍陳文達,正兵鎮韓英,總兵力也是三千多人。
可惜,這些明軍,先後兩次,被黃悟的大軍吃掉了,死的死,逃的逃,估計剩下沒多少。
猛將陳文達,身負重傷,被弟弟和親信,丟下海,合力浮水逃走。
大將韓英,戰船擱淺,被七八百韃子圍攻,生死不明。
猛將周瑞,最悲劇了,被親信丟下海,又被蘇明用漁網撈上船,直接被生俘了。
當然了,黃悟這邊,也死傷了好幾個大將,最後剩餘的兵力,也就三千多人。
這時候,延平王已經下令了,援剿左右兩鎮,黃昌和楊元,率部西進,迎戰蘇明的水師。
同時,為了確保打贏這一戰,能乾死大叛賊黃悟。
延平王還下令,最精銳的右武衛,猛將周全斌,帶著一千五百人,從鼓浪嶼殺進海門島。
石湖礁內海灣。
清軍這邊,主將賴塔,狠人老武夫一個,直接選擇一波流戰術。
他麾下,就五千兵將,一次性就投入了四千。
組成五個小船隊,衝殺對麵的小島,準備一舉突破海灣,登陸海灘。
老女真賴塔,最後剩餘的一千人,也都在準備就緒,可隨時衝上去補刀。
明鄭這邊,就比較麻煩了,被壓著打,都快頂不住了。
駐守石湖礁的大將,是水師前軍吳豫,兵力也是一千多。
好在一點,駐守上麵潯尾的,是後衝鎮黃昭,親自帶著六七百兵將,衝下來增援了。
下麵的火燒嶼,是剛剛從鼓浪嶼增援上來的,水師一鎮陳輝。
這時候,海灣內的水位,下降嚴重,戰船難於移動。
陳輝的水師,還是拚命往上趕,希望能衝上去,及時增援吳豫的苦戰。
同時,延平王,也派出了更多的援兵。
前提督左右鎮,核心大將黃廷,帶著三千精銳,已經從鼓浪嶼出發了,準備絕殺內海的清狗子。
當然了,延平王派出了援兵,清軍也沒有閒著。
一直按兵不動的靖南王,行動了,也下令出兵了,一千綠營兵,一千滿蒙精兵。
這個老賊頭,就是打著占便宜的想法,趁著賴塔打開了局麵,想衝上去搶戰功人頭。
同時,也想用出兵兩千的舉動,封堵達素的嘴巴,以免被人彈劾,慘遭不白之冤。
當然了,他手中的五千本部精銳,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動的,死死攥在手心,生怕淪為彆人的炮灰。
同安灣方向海域。
這個地方,明鄭這邊,算是最慘烈的。
清軍這邊,主將吳沙,麾下的六千多兵馬,全部衝殺下來了。
第一波,施琅的大將,陳塤和鄭文星,一千兵力。
第二波,施琅的大將,侄子施韜和遊擊陳貞,兵力也是一千。
第三波,施琅親自上陣衝殺,帶著一千多本部和少量的綠營雜兵,一起衝殺下來。
第四波,就是最後的兵力,吳沙的一千滿蒙,一千多綠營雜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明鄭這邊,前後衝上來,三個兵鎮,三四千兵將。
忠匡伯張進,援剿後鎮張誌,全部陣亡,首級也成了清軍爭搶的戰功。
麾下將校,郭義爆倉陣亡,蔡祿重傷,被蔡三丟下大海,浮水逃亡。
其他的將士,也是差不多,全部打散了,死的死,跑的跑,潰不成軍。
最後一個兵鎮,宣毅後鎮吳豪,麵對施琅和林副將的聯合圍剿,也怕是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