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很長一段時間。
隨著李氏的壯大,這些人還得是核心。
軍權不可能交給外人。
大部分實力,必須還是在李家和周雲嫡係手裡。
後續的議事上。
劉庶提出了養馬策,阿骨部有不少種馬,可以建立一個不大的馬營。
每年出產幾百匹也是好的。
瞎子提出要建立一個獨立的財富和職能部門。
財富和後勤必須分成兩個部門,否則後續會出問題。
等等等
……
周雲不禁頭大。
一個數千人盤子,都這麼多事。
大楚的皇帝想必也不輕鬆。
難怪皇帝大多短命。
不是操勞死,就是被人弄死。
你總得選一個。
傍晚時分。
鐵坨子的鐵器作坊傳來好消息。
周雲帶著劉貞,一起前往了新建的冶鐵房。
這裡在圍屋一層北角,靠近清水河位置。
既是李家營地的下遊,又取水簡單。
一套嶄新的甲胄,掛在鐵器作坊的架子上。
工匠係統下,周雲根據曆代甲胄的特點。
進行了綜合革新。
真正意義上的甲胄,起源於春秋時代,於唐宋發展到巔峰。
當下,大楚最底層的盔甲是二擋鎧,就是胸前一麵甲,背後一麵甲,用背帶吊起,漢末三國時期大量使用了這種盔甲。
莫以為二擋鎧不重要,中國曆史上,著甲率最高的是隋唐,其覆甲者,不過四成,大多數時候,各王朝不到二成。
穿的二擋鎧的都是少數,大部分穿皮甲或者厚布衣。
大楚方麵,裝備倒是非常符合曆史。
可北狄這個bug,似乎得到版本加強,著甲率,遠遠超越常規。
大楚的良家子出戰,製式盔甲就是二擋鎧,隻是多了甲裙,護肩。稍稍增加了防禦。
隻是如今大楚腐敗,良家子都是帶著舊鐵皮上,二檔凱莫提了,根本沒有。
其實,任何盔甲都是在二擋鎧的基礎上演化而來。
漢代,增加了盆領,用於保護頸部和肩部,並增加了臂甲,形成了後世甲胄的雛形。
但盆領極度影響視野,高高拱起的脖圍,既難轉身,也難以看到後方。
所以後期盆領被淘汰。
護肩與護脖相繼出現。
又因為馬戰,甲裙出現了改動。
隋朝時期,皮甲甲裙被改為葉片鐵甲,前後襠甲縮短,並有護心鏡等輔助裝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