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賣聲,討價聲,各類販夫走卒,絡繹不絕。
似乎帝都依舊繁榮昌盛。
帝二十二年,七月中。
黃河沿岸數十個郡,持續大雨。
各地再次官員再次上報,這次終於有敢死之人,鬨到洛陽衙門了。
七月十九日早朝。
左丞相在臨近散朝時,才將此事隱晦的提出。
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
楚帝震怒,當場罷了左丞相官職。
如此大事,隔了二十幾天才報,豈不是瀆職。
回到皇宮後。
楚帝對各大紅頂太監大發雷霆。
皇城司是吃乾飯的,黃河水患為何不報。
幾位大太監早有準備。
其一,人員大多散在個戰場,高門大姓。
其二,沿途監察糧草,軍械等事物,人手太少。
其三,河水之患,專業性很強,道聽途說,他們如何敢報。
從七月十九日開始。
水患的議事,一天議一天。
糧米三百五十萬石。銀錢四百萬兩。
這一係列的巨額缺口,令楚帝心中猶豫不定。
三司等各節度使代表,漸漸看出門道。
滿朝文武心中也有了計較。
察言觀色,這些高官可是爐火純青。
在七月二十九日。
他們一邊述說救災昂貴,一邊拿出了折中的辦法。
保境安民,各地自行籌備,令百姓入城中度過水患。
如此,可保下七成人口。
損失個七八十萬草民,對泱泱五六千萬人口的大楚,又算什麼事呢!
當然,這是他們揣摩皇帝的想法。
朝堂上,文武百官可不敢這麼說。
八月六號。
皇帝在內幕府中,撥款一百萬兩,用於各地的安置收容。
這是楚帝的極限了。
北征之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三十萬良家子已經陸陸續續前往太原大營。
各類物資糧草堆積成山,大軍也基本暗中抽調到位。
擊破突厥國,此功過漢武,比肩始皇的豐功偉績。
楚帝不可能為了區區幾十萬百姓而放棄。
帝二十二年,八月。
武川鎮小雨。
清水河的水位高了一丈。
現在孩童們都被嚴厲警告,河水已經能淹死人。
再不準去河裡打水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