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邑郡。
羅浮山。
熊熊大火,遮天蔽日。
大火之下,是兩個東方最強帝國的拚殺。
大楚帝國與北狄阿史那部!
羅浮山決戰!
足以媲美任何曆史上的重大戰役。
長平之戰,兵馬百萬。
但春秋戰國時期,甲胄跟兵器的發展較低,秦國還算行,趙國就差的多了。
巨鹿之戰,彭城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
無論是規模和甲兵質量,遠遠比不過大楚跟突厥這兩家。
侯俊,眼眸銳利,手中的精鐵長矛,又快又準。
這一招,他已經練習了上萬遍。
馬步,腰板,力道自小腿到手臂,整個人渾然一體。
如此才能用最小的消耗,發揮出最大的力量。
刑徒軍大量被分配在步兵第三營,似乎他們是皇子項濟跟名將周雲新組建的力量。
對他們的要求,更多的是適應編製,而不是形成強大戰力。
建安軍的甲胄,資源,兵員,也總是有意無意的傾斜在彆的戰兵部隊。
他們似乎是後娘養的,這令侯俊這樣的戎邊戰士極為憤怒。
尤其是這次發的甲胄,牛皮、紮繩、內襯都很不錯,就是鐵片很糙,
聽老兵說,幾鍛而已,一般步甲要十鍛起,這批肯定不合格。
但他們的都頭,西河郡來的山匪,卻是自信滿滿。
他運氣好,從太原入後營,曆經河原戰場最終逃回武川鎮了。
長矛虧你們否?
大盾虧你們否?
弓箭虧你們否?
這些都不虧,甲胄虧,,這甲胄比楚甲強多了,也不虧!
戰場之上。
數名哀嚎著,咆哮著,牙齒黝黑,身型巨大,但肌肉精瘦的西域突厥兵衝擊步三營。
侯俊眼眸凝重,聚精會神。
他都不用聽命令,大盾打開的瞬間,一支帶血槽的長矛,極速飛刺。
精準無比,正在中咽喉。
侯俊立刻抽回長矛,帶起的血霧,將那名突厥人拉倒。
土黃色的牛皮頭盔,黑色包漿的羊皮襖子,前趴倒下。
這是侯俊透過大盾縫隙,最後看見的畫麵。
侯俊一手伸直在上,一手在後腰。
長矛收回後,標準的四十五度戰術動作。
這個角度,既可以掩護前方的大盾兵,狼筅手,還不影響他們。
山坡之上。
無數楚人,聚成紅色海洋。
他們聲嘶底裡,搖旗呐喊。
建安軍此刻仿佛是他們的旗艦兵團,在執行最艱難的戰兵任務。
此生,侯俊第一次為自己感到驕傲。
他不是一個,毫無作用的書生。
他不是!
猛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