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下的楚軍,也能給進攻的北狄國騎兵帶去壓力。
但此刻,他們就是孤零零的步兵。
為了吸引敵人,還走出了城牆弓箭的掩護範圍。
這麼做是兵行險招,一個不慎,四千步兵全軍覆滅。
但湛金十字槍在。
建安軍大纛在。
項濟也在。
步三營,沒有任何退縮的理由。
山坡之上,一股黑暗中的洪流衝擊建安軍步兵。
奔騰而來的戰馬,毫無花哨的撞擊大盾。
幾百名大盾手,肩膀雙手全部頂上去,眯著眼,咬緊牙關。
“砰!”
“砰!”
“砰!”
……
大盾的支架一直在改進,從一開始幾個機靈步卒的小心思。
到如今,建安軍後營成係統的研究。
在一次次大戰後,此刻的第一排大盾支架已經很複雜了。
與其說是大盾支架,不如說是帶著盾牌的拒馬。
唯一不同的是,此拒馬的盾牌可以拆下來,拒馬的木頭也可以拆下來打包捆紮。
饒是如此。
還是有不少人被撞擊的倒飛出去,口鼻嘔血,被藏在隊伍裡的輔兵,從各種角落裡拖走。
步二營跟步三營合軍,組成了一個巨大的方陣。
不需要犄角之勢,也不需要合圍之勢。
這一戰,他們隻要防守下來,就是大功告成。
哲哲大王的庫爾支旗,戰鬥意誌竟然不輸給鐵力可汗的精銳。
這些騎兵,義無反顧狼嚎著衝擊建安軍的大陣。
沒有外圍騎兵的掩護,他們的戰馬奔騰到了極致,帶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擋。
無數鐵皮鉚接陰木的大盾,竟然被撞碎。
四方大陣的第一排大盾,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缺口。
“殺,建安軍。”
“弟兄們,保家衛國。”
“北疆兒郎們,建立我們的家園。”
……
身處第一排的長矛手,眼眸赤紅,隨著號角,絲毫不懼怕來犯的突厥騎兵。
他們即使沒有掩護,依舊悍不畏死,毫不退讓。
血與火的對抗,長矛與騎槍對拚,這是勇士之間的碰撞。
有些建安軍長矛手,與突厥人捅了對穿,雙雙死在了戰線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