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黎明時分,哲哲所有的兵馬全部壓上。
平原戰場之上,
成了建安軍與庫爾支河突厥人意誌的搏殺。
這是北疆楚人絕不屈服的靈魂,血戰草原人的放手一搏。
最終在東線戰場,無數大軍壓過來時,武川鎮山穀的北狄人退走了。
這一走,也就意味著,武川鎮之戰,建安軍大獲全勝。
雖然清水河穀偷襲計劃成功,但項濟、周雲的建安軍集團,損失也不小。
騎一營丟了五六百騎,沒辦法,騎兵衝鋒,狹路相逢勇者勝。
楊延戰死三四百,受傷不計其數,步兵是集團作戰,要麼大損失,要麼軍陣不破,兵損不算很多。
孟百川、丁不三更是連編製都快打殘了。
九千六百多戰兵的四大主力營,此刻隻有六千多。
切莫以為這種損失不算什麼,看起來也就是三千多人。
這可是項濟、周雲的基本盤,每損失一個都是重大的損耗。
曆史上,江東八千子弟兵,橫掃秦末,更是打出了彭城之戰,軍事史上的神話。
孫吳的丁奉,不過損失了三百親兵,從此淡出三國戰場。
橫掃天下的大一統王朝,都是一縣或者一族建立的,泗水劉邦,鳳陽重八,關鍵時刻,隻有親族、親將會被絕對信任。
這些才是會為了這個政權,豁出命去拚殺的人。
如此損耗,是超出周雲預計的。
武川鎮山穀這一戰,但凡腦子正常的,都是先救王泗公,穩住戰局再說。
至於項濟這裡,更多的是提升士氣,混淆視聽。
能吸引個一兩萬人,就達到周雲的戰略目的了。
真正指望他作戰,那是不可能的。
隻是沒想到,哲哲竟然完全不管東線,所有兵力,集中對付項濟。
某種意義上,站在突厥國的大局上看。
阿史那哲哲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一旦項濟死亡,那北疆就再無強大的抵抗力量了。
千萬不要以為武川鎮能夠扛的住建安軍大旗,統領北疆,鏖戰突厥。
如果這麼簡單,曆史上,項梁就不用立楚懷王了,朱重八也不會尊小明王。
正統和人望,不是武川鎮李氏一個邊鎮宗族能夠承擔起來的。
就算是孟百川、丁憾山、王武這些將領,項濟不在了,他們會追隨周雲嗎?
更不用說童家鎮、大奇關這些豪強勢力了。
武川鎮的城門大開,所有人都在緊張的救治傷員。
一群半大的孩子忙前忙後,被大人們使喚幫忙。
項濟流著淚,在隊伍裡協助,他的甲胄脫了,三羽金盔也掛在赤影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