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有個少年牧童,手中拿著一根杆子,杆子上是庫爾支人的王帳旗。
獻旗納土!
庫爾支河的突厥人,走到了儘頭。
馬臉之上,阿史那哲哲的眼睛裡,竟然是少見的銳利不凡。
庫爾支河的草原人,即使要投降,他要維護最後的體麵。
曾經的宗師大將,踏雪而來。
雖身材高大,卻難掩悲哀與孤寂。
大纛之下。
項濟跨馬赤影,一身金甲,站在第一位的。
周雲身覆山文玄甲,手握長劍,立在項濟右側。
左側是北伐監軍,賈平慶賈公公。
此刻,雞賊的賈公公將最隆重的行頭全部穿上,手持一卷竹簡,身後是兩個皇城司的小太監。
這可是他賈公公履曆上的高光時刻,他的得意幾乎寫在臉上。
收降突厥,宣讀檄文?
哈哈哈,試問百年大楚,有幾個這樣威風的太監,呸,黃門官!
青龍、楊延、孟百川、丁憾山、梁大眼。
建安軍的五大將領,威風赫赫,一字排開。
沒錯,梁大眼排在五將之中,並且是中間主位。
十月二十七日,夜襲之後。
周雲敏銳的發現,山頂營地城防不錯,且進攻者在斜坡麵,更是增大了難度。
庫爾支旗最後的三萬人,攻擊的心思沒了,但防守意誌還是很強的。
冬季山頂並不缺水,一則有蓄水,二則雪就是水。
加上之前,哲哲似乎儲備了不少的柴木,該是能抵擋很久的。
庫爾支旗的算盤很簡單,過去項濟守武川鎮半年,他們沒辦法。
這一次,草原人守山頂營地,守三個月就行,突厥主力北歸,王帳軍就自然解圍了。
可惜,阿史那哲哲失算了。
一隻信鴿在二十八日,就離開了武川鎮,飛過茫茫群山,抵達一處三麵環水的城池。
城池中有一身穿紅衣黑甲的將官,一個眼睛大,一個眼睛小。
他收到信後,發出殺豬般的嚎叫。
嘿嘿嘿,還得是我神機營!
這是一支堅韌的部隊。
東川官道上,還有大量的突厥人騎兵,再說走東川大道,也是繞路了。
他們三百餘人,在二百騎兵的護衛下。
頂風冒雪,不顧嚴寒。
趟過河水,爬過雪林,遇到上不去的小路,數十人拉著重弩配件,喊著口號,拖上山坡。
當初去羅浮山,走了一個多月。
如今回武川鎮,僅僅隻用十四天。
五十具牛角重弩在山腰架好,火油彈就打了兩發。
梁大眼都還來不及調試,他還在和副官分析。
“這斜角打炮,距離確實不遠浩!”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